陈宝琛
- 不见明湖近六十年过济南同张振卿前辈雨泛饮于湖榭
- 次韵答几道 其五
- 郑友其大舅招饮偕寒亭观旧植梅 其四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八
- 幼点之官瓯宁雨夜见过有诗用韵和之
- 辛未九月十七日文文忠师祠生日作
- 鼓山觅竹坡题句不得怆然有赋
- 过玉屏山庄
- 春阴和含晶韵 其一
- 春阴和含晶韵 其二
- 春阴和含晶韵 其三
- 春阴和含晶韵 其四
- 俶玉赠石绝肖竹根走笔谢之
- 从邸报得朝邑相国凶问怆赋
- 听水斋喜灌畬夜至
- 林文忠赴戍伊犁道遇所亲绘像赠之曰吾老矣恐不能生入玉门聊当齿发还乡也拜观感赋
- 题龚海峰先生浚渠留别筹边三图
- 睡醒
- 感春四首 其一
- 感春四首 其二
- 感春四首 其三
- 感春四首 其四
- 依韵奉和枚如年丈过鳌峰访荷花之作
- 检得左海先生致先尚书公手札五通所言皆桑梓要务叠前韵呈谢丈
- 枚如丈寄示叠韵有感之作逾日复见过再叠奉和
- 枚如丈和前诗忆及石鼓三叠奉教兼约后游
- 枚如丈出示见答订游石鼓及作陈莲庭诔感怀又郑生国容选菊见惠叠韵三首四叠奉和
- 三哀诗 其一 许侍郎
- 三哀诗 其二 袁太常
- 三哀诗 其三 联阁学
- 闻伯茀寿富仲茀富寿兄弟死耗
- 次韵枚如丈中秋对月
- 天心阁雨中山矾开过
- 石鼓山中送瑞裕如户部丰还京
- 十六夜访叔伊于损轩旧居即送其之鄂
- 病中答蒉斋书感赋 其一
- 病中答蒉斋书感赋 其二
- 元日过华严精舍
- 元夕步月江壖
- 答邱菽园海南见寄
- 四月十二日白湖舆中书寄幼点
- 颖生自浙寄示烟台小泊二律即次其韵 其一
- 颖生自浙寄示烟台小泊二律即次其韵 其二
- 幼点新归七月十五夜复同泛月分赋
- 入城过鳌峰就珍午閒话
- 入江哭蒉斋
- 孤山迪臣祠墓
- 七月十二夜同幼点登南台山
- 俶玉石遗倡和叠韵见及因同城东风浴即事次韵
- 日本长冈子爵护美以影照及云海诗卷寄赠赋答其意
- 八月十二夜期幼点不至时听水斋补葺未竞晓坐池上楼即事柬幼点
- 幼瞻丈病间见过留饮小楼
- 挈复儿登邻霄台
- 十一月十六日望耕亭晚眺追怀枚如丈
- 次韵答俶玉
- 实孚生日留饮话及恂予
- 次肖蜦留别韵即送入都
- 俶玉以索荔莆田诗徵和摘山寺新熟百颗以饷并致鼓山泉一器即次其韵
- 俶玉以丹午所寄莆荔三百分饷赋谢因讯特舟直州
- 雨后入鼓山
- 仲昭以书告窆兼将入都访求遗稿怆赋
- 次韵答实甫
- 冬夜同行陀看月邻霄台寄怀嘿园日本
- 沪上逢几道有诗酬之
- 次韵和伯严
- 漳州道中
- 仲容别十五年矣适宰潮阳闻余过汕倍道来会感赠
- 七洲洋风浪中梦先公命呈近诗
- 自吉隆车行至威雷斯雷近八百里
- 海澄苏学书邱子安并生长缅甸而以兴教育才倡其乡人苏尤习缅地图志尝为竹枝词数十首有诗见投因答其意
- 胫肿复作夜梦蒉斋
- 七月十三夜厦门寓楼作
- 爱苍倡脩宛在堂诗龛见寄二律赋和 其一
- 爱苍倡脩宛在堂诗龛见寄二律赋和 其二
- 谢琴南寄文为寿
- 伯平同年不通问二十四年矣书联见贶有瀛洲旧侣成耆宿之语感赋报谢
- 叠韵答伯平见和
- 伯平复叠前韵以坚游吴之约再酬两章并答来书 其一
- 伯平复叠前韵以坚游吴之约再酬两章并答来书 其二
- 次韵答幼点因怀爱苍
- 次嘿园般
- 金陵晤陶斋赋赠
- 次韵答嘿园即送再游江西
- 题陶斋雪夜评碑图图后有天发神谶拓本
- 题元潮州总管王用文翰遗像
- 题明翰林院检讨王孟扬称遗像
- 题伯严诗卷
- 节庵闻余至沪自焦山来会出示乞病纪恩诗次韵为赠
- 次韵节庵见赠
- 寄高啸桐
- 大行皇帝哀辞
- 旭庄以圭庵留别诗褾成长卷诗孙画其后丈许去秋属题约桃花开时来会适余北行感赋一章即以志别
- 三月初九日召见养心殿
- 畏庐爱苍招集江亭
- 次韵答实甫见赠即送备兵钦廉
- 湖楼酒坐呈孝达相国
- 题冒鹤亭农部广生盘山游草
- 九日节庵招集广化寺同陈仁先曾寿潘吾刚清荫伍叔葆铨萃江霞君孔殷感和节庵并怀伯严江南
- 送江杏村归养
- 四月二十夜试院赋呈李荫墀唐春卿二尚书
- 文文忠师画山水小帆同年属题
- 六月再与校士之役瑞臣侍郎见和四月闱中作叠韵奉酬并呈春卿尚书
- 送杨昀谷增荦改官人蜀
- 再叠前韵答瑞臣
- 七月十九日同嘿园游翠微卢师诸寺
- 自西山归瑞臣见示三叠之作依韵再和
- 昀谷写赠西山游草赋此为报
- 七月廿四日复同瑞臣校阅优生试卷四叠场字韵见示仍用前韵酬之
- 阅游学廷试卷宿文华殿西厢怀邓铁香鸿胪同治甲戌殿试予为收掌官邓以御史监试
- 出抚山西忆张文襄行时三十年矣
- 净师别于鼓山二十馀年矣顷复相过抚今感旧赋呈
- 劳韧叟卜居涞水赋诗留别次韵奉和
- 得韧叟涞水书叠前韵为答并柬小帆
- 述怀示子侄 其一
- 述怀示子侄 其二
- 郑友其大舅挽诗
- 赏穿带嗉貂袿感赋
- 十二月二十八日同瑞臣楼樵访小帆韧叟于涞水再叠苍字韵
- 瑞臣见示守岁感赋用遗山甲午除夕韵次和
- 正月十二十三夜纪事
- 次韵楼樵正月十三日因兵乱止行礼感赋
- 次韵瑞臣春望
- 答小帆用苍字韵见寄
- 次韵和匏庵实录馆同人摄影偶志之作
- 天中节赐纱卷次温毅夫御史韵
- 得幼云青岛书却寄
- 次韵畏庐石遗唱酬之作
- 题可庄楷书册子
- 哭司直
- 华卿协揆侨居天津感念去岁赏秋海棠用同馆天宇韵见寄依和
- 得仲勉书寄答其意
- 步溪以长至雪夜来都有诗次和
- 次韵答畏庐人日见寄
- 大行隆裕皇太后哀辞
- 观王文成书游庐山开先寺闻瑞卿都谏亦往白鹿因简诗题后
- 次韵徐梧生
- 过青岛晤刘幼云属题潜楼读书图时欧洲搆兵岛亦戒严
- 九月七日游玉泉山登妙高塔
- 题邓铁香鸿胪遗墨
- 自上方归柬赞虞
- 秋深寄内
- 次韵答旭庄
- 题节庵葵花画扇次韵
- 钱文端陈群夜纺授读图
- 题研忱丈所藏石斋逸诗墨迹
- 赠日本内藤虎
- 题陈仁先诗卷
- 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 其一
- 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 其二
- 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 其三
- 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 其四
- 张勇悫树屏遗像
- 藜观僦居蒙泉山馆以泉水寄饷
- 十一月十九日同濩斋钓鱼台看雪
- 里中及门百三十二人谠集钓鱼台
- 次韵答周沈观
- 病起赋谢克礼医师君有声沪上前岁归与欧战近来京师始与余相识岂佛家所谓缘耶
- 哀陈师曾
- 叶烈妇挽辞林生皋女也绝粒殉婿其姑亦殉节者
- 甲子元日立春书感
- 次韵濩斋病后入直作
- 和仁先词龛海棠
- 秦子质来津奔问因同入都
- 过张忠武宅同愔仲徯园韵
- 次韵苏盦九日作
- 次韵澹庵新正见怀
- 可庄直上斋端午赐扇其孙小尹得之求题
- 次韵答愔仲见题己酉后诗稿
- 匏庵约于俟园修禊以腰疾未赴有诗见讯次和
- 次韵愔仲张园海棠
- 再和愔仲张园海棠
- 次韵病山布政
- 次韵愔仲五月十三日公雨酒座感赋
- 赠朱古微侍郎 其一
- 赠朱古微侍郎 其二
- 九日李氏园次苏盦韵
- 芝南父子招游自青榭新筑在玉泉山下
- 肃忠亲王书佛遗教经留遗张忠武题后
- 朱古微校词图
- 郭侗伯招饮集寒碧簃拜东坡生日分韵得孤字
- 除夕
- 次韵愔仲丁卯元旦
- 赠升吉甫尚书
- 赠黄石孙太守
- 莹园禊集分韵得西字
- 澹庵约同城西看花顺游诸刹即次其韵
- 五月十三日公雨招饮张忠武别业有诗次和
- 次韵答愔仲
- 赠实瑞臣宫保
- 陈子蕃年丈花著龛遗诗
- 次韵苏盦丁卯九日
- 恩荣周甲蒙赐御书琼林人瑞扁额感赋
- 恭和御制赐寿诗原韵
- 杨味云重建贯华阁为图索题
- 题成澹庵小像
- 戊辰元日谕止行礼亲笔书大吉春条分赐诸臣
- 题仁先围城中画册
- 闰花朝集栩楼分韵得中字
- 闰二月廿八日同匏庵稚辛季友梅生迪庵嘿园午原游黑龙潭大觉寺
- 春曹话旧图为曹纕蘅题
- 为何梅生书枚如丈赠言感题
- 濑川浅之进厦门别后顷来主东方文化会事喜晤感赠
- 竹醉日傒园招饮同愔仲韵
- 题渡边晨亩画孔雀
- 王石谷山水巨幅详载实笈三编蒲生子雅得之为题二绝 其二
- 散原少予五岁今年八十矣记其生日亦九月赋寄庐山
- 清官良齐宗亲黔游得王文成铜像其师三岛中洲毅为之记装卷属题 其二
- 谢节庵惠寄玉菌
- 题损轩不二门图步净名韵
- 咸侄自江宁来省感作并视豫侄
- 甲戌元日
- 庸庵尚书用瓯北先生韵重游泮宫诗徵和寄答四律 其二
- 孙生庆泽以母状求诗
- 息力杂诗 其五
- 日本馆森子渐鸿来观文信国黄忠端倪文节遗墨因宿江楼口占二绝 其二
- 闰中秋 其一
- 寓斋杂述 其六
- 力轩举医隐庐
- 题万公雨葵园剪烛图予寓居即公雨经宿处葵园前厅也
- 二十夜雨过对月
- 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 其一
- 壬申上巳十刹海禊集分韵得栖字
- 水退同周彦升黄子穆丈林贻庵啖荔长庆寺
-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其二
- 和愔仲除夕即用其韵
- 法源寺丁香盛开酬赵尧生
- 应天长 明费宫人故里
- 重九后三日梅生鹤亭纕蘅招游退谷
- 次韵和步溪
- 月华贝勒招赏庭梅 其三
- 听水斋杂忆 其三
- 为仲昭画松感赋
- 王石谷山水巨幅详载实笈三编蒲生子雅得之为题二绝 其一
- 山居杂诗 其一
- 二十六夜珍午寄示叠和望夕泛月诗时以仓神出游不果行也四叠答之
- 陶斋招为柬坡生日节庵新至信宿即归陶斋有诗索和
- 潘莲巢焦山画轴为袁珏生翰林励准题
- 答俶玉用东坡送李公择韵见寄
- 洪荫之黄益斋招游惠山 其三
- 海南百果相续多中土所无纪以绝句 其六
- 婉女归林以蓝氏女学压装并书以勖
- 佟汇白中丞诗墨为楫先郎中题
- 次韵答几道即以赠别
- 八月十四夜携家泛南溪晨至小雄山斋晚归诗以纪之 其二
- 姚惜抱先生使程日记为袁伯夔题 其二
- 大光塔
- 劳韧叟乡举重逢拜御书丹心黄发之赐寄贺 其三
- 二月八日节庵寄饷崇陵桥下雪泉 其二
- 游方广岩
- 次韵答几道 其三
-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 其二
- 自南齐下吉乘驷车至加里巴丹
- 俶玉属题京口三山卷子
- 正月雨后谢丈偕清江黄星石介来过因游石鼓星石为丈鹿洞高弟时省师将归
- 题绥之雪夜校书图 其一
- 月下笛 促织和彊村韵同愔仲作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二
- 金缕曲 寒鸦
- 泗里末谒孔子庙
- 七月廿三日钓鱼台作
- 梦芙蓉 同梅生嘿园晓泛荷湾
- 九月二十九夜大风不寐作
- 愔仲馆丈寄示壬申除夕同复志作次韵以正
- 五叠答肖韩见和
- 恽南田小像为沅叔题
- 重阳后五日同稚辛梅生师子窝观红叶憩秘魔厓咸侄复儿从
- 龙山会 九日集饮味云寓斋
- 华严精舍 其二
- 贺新凉 立秋日蒙赏秋叶饼与愔仲同赋
- 三月十二日同赞虞颂垣朗溪游石经山云居寺次日有上方之游而余先归
- 题随斋主人所临禊帖二通
- 婉女随婿入都过苏省亲送至上海 其一
- 出永定门里许有松横偃孑立道旁画以传之
- 画松寄节庵
- 赠刘澄如京卿
- 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 其三
- 大行太皇太后哀辞
- 蓦山溪 寒食
-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五
- 检蒉斋手札怆然有感 其四
- 石遗寄示雨中小雄山观瀑游记并诗率和二绝 其二
- 梁节庵六十寿诗 其二
- 洪荫之黄益斋招游惠山 其一
- 车发长春寄别送行诸君子
- 重过卧佛碧云二寺
- 鼓山见竹坡题句却寄
- 野云贝勒舆春园贝勒各画一马写真其侧图成而春园遽逝感题
- 四月朔观牡丹崇效寺 其二
- 沧趣楼杂诗 其一
- 桂枝香 中秋蒙赏月饼
- 吴养庵玉泉寻梦图
- 乡试赋得霜高初染一林丹
-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其四
- 杨勇悫公家居所临阁帖芝仙观察以一纸见贻感旧赋谢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十
- 七月十九日同珏生游厚斋将军西园园在京西成子山宝瑞臣恩咏春先至夜宿秀峰寺
- 朱二子涵留宿寓斋得诗四首 其二
- 董季友属题其母杨太夫人麻姑载酒画帧
- 庸庵尚书用瓯北先生韵重游泮宫诗徵和寄答四律 其三
- 梁节庵六十寿诗 其三
- 息力杂诗 其六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十六
- 黄忠端东坡后游赤壁图为黎露苑编修湛枝题
- 婉女随婿入都过苏省亲送至上海 其二
-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 其一
- 点绛唇 泛舟八里台观荷次子有韵
- 送叶损轩改官江南
- 辽阳黄黎雍式叙徵题千山觅句图久无以报东来题寄
- 题马晋百骏图
- 沧趣楼杂诗 其七
- 李次玉双辛夷楼填词图畏庐所绘为拔可题 其二
- 妙高峰
- 仁先以梁文忠鄂臬乞病并在讲筵雨次谢摺装卷属题
- 听水斋杂忆 其十
- 庸庵尚书乡举重逢赏太子少保衔
- 臣宝琛八十二岁生辰蒙御书老圃黄花标晚节仙洲丹橘拥高门联语并如意文绮以赐感悚恭纪
- 珍午和诗感及昔游因叠前韵奉答
- 高宗为皇四子时致蔡文勤闾疾诗翰敬题 其二
- 题邓守瑕礼塔园图万松老人砖塔在宣武门内称为砖塔胡同
- 听水斋杂忆 其十二
- 息力杂诗 其七
- 沪上晤苏盦出视新刊考功词并海藏楼诗卷感赋留赠
- 赠章一山左丞
- 谢珍午招观鉴亭荷花并柬幼点
- 出郭勘宛在堂旧址因泛舟绕湖归过李忠定祠西湖书院 其三
- 题傅沅叔藏元椠通鉴初印本 其二
- 赠几道
- 送复儿游学日本
- 题几道江亭饯别图
- 酒坐晤日本黄叶秋造为述受姓之自录示先德溪边扫落叶绝句依韵追和 其一
- 九月十五夜涌泉寺口号
- 次韵和昀谷
- 姚叔节解元属题张亨甫先生题寄按察公石田画卷
- 石山左转有洞供老子像榜老君岩
- 秋草和味云 其二
- 次韵酬苏盦
- 送仲勉之官云南 其二
- 夜到涌泉寺 其二
- 听水斋杂忆 其十一
- 华严精舍 其一
- 杭州留赠小帆世丈
- 沧趣楼杂诗 其五
- 五十初度亲友拟举觞为祝时初释服辞之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四
- 荫坪叠落花前颌四首索和己未及今十年矣感而赋此 其三
- 归乘英邮船戏作
- 十月二日狮子窝观红叶
- 颖生重葺环翠楼成寄题
- 槟榔屿李丕耀所建义冢亭二十年前尝乞余记亭有李石像没十稘矣
-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其八
- 林文恭公遗像为公子贻书提学题
- 菩萨蛮
- 登同泰寺秋朴有诗颇佳依韵酬之 其一
- 十一月廿九日沧趣楼雪中作
- 题绥之雪夜校书图 其二
- 清明后十日观杏花旸台山复儿随儿褧女及继絜纮綮绂荷樨稻诸孙从
- 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 其二
- 苏盦避暑大连来书录后村哀惠州弟诗及注并示以近作云残年况味今参透只是生离死别忙寄答其意 其二
- 四月十四日同嘿园宰平游上方山至兜率寺
- 咏怀
- 沧趣楼杂诗 其三
- 志道
- 花下
- 平斋有书枉存并视近作次韵奉和
- 自题画松立春日病院作
- 送张文襄公归榇
- 三月廿四日再访小帆韧叟涞水村居 其一
- 壶中天 残棋
- 庆春泽慢 蒙赏藤花饼分饷同直溪园
- 出郭勘宛在堂旧址因泛舟绕湖归过李忠定祠西湖书院 其一
- 题崇文节公手钞律赋 其一
- 访旧七首 其六 南北河泊荷花
- 叠韵答愔仲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十三
- 摸鱼儿 题子有《填词图》即送其南下便道游岱
-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其一
- 潜楼老弟病中乞为画松予诺之犹期其瘉也已而赴至意不可负写此并系一绝
- 题文衡山自书西苑诗十首
- 和纕蘅移居
- 八月十二夜同幼点宿听水斋 其三
- 题傅沅叔藏元椠通鉴初印本 其一
- 咏鹤
- 题程听彝郡侯芝城送别图即送其监税兴化
- 李子申画芍药杜鹃便面
- 赠陈漳州嘉言
- 沧趣楼杂诗 其六
- 鹤亭招饮十刹海作荷花生日有诗次和
- 题傅沅叔藏园校书图
- 广州杂诗 其一
- 再叠前韵和兰君
- 四月朔观牡丹崇效寺 其一
- 文小坡冷红簃填词卷子 其二
- 同颖生龙泉庵坐月
- 八声甘州 寒鸡
- 次韵答几道 其四
- 沧趣楼杂诗 其八
- 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 其二
- 六月十三日丹曾肖韩同舟枉存因访叔伊玉屏山庄有诗徵和感念损轩昔日之游即次其韵并视珍午
- 苦旱吟
- 同闇公愔仲观菊罗氏园
- 高宗为皇四子时致蔡文勤闾疾诗翰敬题 其一
- 松图写赠伯严世老弟七十双寿
- 馆故甲必丹叶来宅叶盖土人拥以平乱者既因惠潮客民不协质成于英人遂隶英时有演说革命者援此晓之
- 题吴恪斋为罗稷臣画梅 其二
- 劭予戊申乞假归省厚斋将军图咏送别两斋同人咸有赠章公子效彬属题
- 访伯平吴门 其五
- 月华贝勒招赏庭梅 其二
- 十一月十八日同爱苍看雪江亭作
- 听水斋杂忆 其十三
- 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 其二
- 题梁节庵山水画册
- 洪荫之黄益斋招游惠山 其二
- 叠前韵柬宗白秋朴 其一
- 吴柳堂御史围炉话别图为仲昭题
- 天津海光寺禊集得缠字丁卯
- 海珠屿
-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四
- 息力杂诗 其八
- 宋琢绿石兰亭图砚拓本为林甥磊斋题 其一
- 海南百果相续多中土所无纪以绝句 其二
- 题林天禧篝灯课读图
- 题崇文节公手钞律赋 其二
- 题画二首 其一 杏花
- 十刹海酒楼望水南张文襄宅后旧种白莲
- 荫坪叠落花前颌四首索和己未及今十年矣感而赋此 其二
- 内藤湖南虎用戊午赠诗韵见寄次和
- 石遗出示俶玉别诗次韵奉柬即送石遗行
- 十一月十四夜听水斋同苏盦待月即送北行
- 访旧七首 其三 崇效寺楸
- 题杨子勤日知荟说讲义印本后
- 自题画松
- 听水第二斋落成幼点嘿园同赋 其一
- 病足信宿万隆留谢诸乡人
- 王汉宗同宿寺楼求跋所编族谱
- 海南百果相续多中土所无纪以绝句 其七
- 题杨云史少室观雪图
- 宽孙世讲画梅得自庭训顷将南游手书画便面为别赋谢即以赠行 其一
- 顾鹤逸画山水卷子为曹君直舍人题
- 二月十八夜泛月入山道得苏盦江南寄诗苏盦竹坡试闽举首也感赋以答
- 探春令 絮影
- 叠前韵和樊山腊八日见赠
- 金静庵毓黻黄黎雍来访旋别却寄
- 八月十二夜同幼点宿听水斋 其一
- 玲珑四犯 夏夜听雨从清真体
- 山木蔓生能去鸦片毒人称中兴树
- 漱兰年丈来主闽试喜晤感赋
- 六月十四日同林行陀方策六李子新钟惺西郭芸屏李石芝王彦和陈易园逭暑小雄山斋 其二
- 华严精舍 其五
- 谢心畬分贻戒台山桃
- 庆春宫 豹房铜牌
- 贻书自号放庵而得改七芗画一树梅花一放翁便面宛肖其貌索题
-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 其三
- 叔毅陪枚老雯青游青原山寺予未获偕雯青为图于帐额枚老有诗时光绪癸未九月也豫侄装标乞题感赋
- 病疟示妇
- 沪上舆蒉斋会话 其二
- 听水斋杂忆 其九
- 访旧七首 其四 龙树寺槐
- 杨屏衡乞题其母金太孺人经声灯影图 其一
- 听水斋杂忆 其四
- 题陶斋宝华盦图
- 曾刚甫招饮崇效寺花前
- 赠朱聘三
- 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 其三
- 题林文直登岱图
- 梁格庄会葬图为余樾园题
- 闰中秋 其三
- 秋草和味云 其四
- 闰中秋 其二
- 听水斋杂忆 其六
- 山居杂诗 其二
- 中秋味云招集莹园赏月分韵得宵字
- 定风波 夕阳
- 雪中过石遗招同尧生昀谷登陶然亭
- 读孟子
- 劳韧叟乡举重逢拜御书丹心黄发之赐寄贺 其一
- 寓斋杂述 其七
- 次韵愔仲
-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 其五
- 冬日同易实甫兵备顺鼎沈小沂舍人兆祉游邻霄台
- 听水第二斋落成幼点嘿园同赋 其二
- 西历元日观西人操兵
- 任瑾存以其远祖景泰七年诰轴属题盖其先德抱持于兵燹间仅存者 其一
- 和苏盦海岸二绝 其二
- 贺雪斋贝子三十赐寿
- 汉宫春 新燕
- 和苏盦海岸二绝 其一
- 听水斋杂忆 其七
- 题韧叟滏麓归耕图 其二
- 人日栩楼吟集分韵得瑞字并呈匏庵
- 心畬国花堂坐雨图为立之题即用其韵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六
- 志道 其二
- 汪君牧临金冬心画册 其二
- 上海严氏三世耄耋图
- 海南百果相续多中土所无纪以绝句 其五
-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十二
- 和嘿园除日过岁寒楼次东坡题杭州厅壁韵
- 淡黄柳 花朝
- 题何润夫养园圃用卷中祁文端旧韵
- 病山侍郎夏间来觐直讲至八月始归留诗索和次韵寄沪
- 裴鉴澄诗册为屏衡题
- 钞呈娄大师一律
- 诗孙画驯鸥园雪中古栝 其二
-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 其四
- 京女摹唐六如班姬纨扇画本漫题一绝
- 画松寄吴郁生亲家
- 齐天乐 早蝉
- 蒉斋以小像见贻题寄
- 次韵答松客
- 题族孙吉士超山遗爱图
- 江城子 忆梅
- 题章价人直州寿麟铜官感旧图曾文正靖港之败自沈以殉章掖出之
- 广州杂诗 其三
- 七月十五夜舆幼点泛月同赋兼答珍午再叠之意三叠前韵
- 序宾先生百龄纪念敬赋
- 题祝廉先方竹画帧
- 寄和石遗登海天阁诗
- 石门侧有松若偻拔于风画以存之题曰石门松影
- 寓斋杂述 其三
- 劳韧叟乡举重逢拜御书丹心黄发之赐寄贺 其二
- 幼点风雨中孥舟枉存见和前作并示去夏寄太夷词再叠以答
- 二月八日节庵寄饷崇陵桥下雪泉
- 春寒
- 汪君牧临金冬心画册 其一
- 展重阳同石遗嘿园宿师子窝因过秘魔压
- 题唐拓武梁祠画像残本
- 张魏公三省研马通伯得之属题
- 元夕次和子有入觐礼成之作
- 清明后三日同季友栗斋熙民梅生子有宰平策六次贡幼实述勤吉庐看杏花旸台纮孙从
- 宋琢绿石兰亭图砚拓本为林甥磊斋题 其二
-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 其五
- 郑友其大舅招饮偕寒亭观旧植梅 其一
- 伯严和实甫诗见及感旧六叠次韵
- 夜到涌泉寺 其一
- 听水斋杂忆 其二
- 水龙吟 得碧栖临没手札感痛代哭
- 祁文恪诗卷为何润夫题 其三
- 实甫再叠见和并示长至三叠之作再叠奉答
- 次韵仁先将之大连留别并示愔仲
- 节庵自梁格庄以崇陵祭馀羊果见饷感赋
- 愔仲索酒并寄以诗
- 次韵林子有移居 其二
-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二
- 题几道示子璿诗卷子 其一
- 荫坪叠落花前颌四首索和己未及今十年矣感而赋此 其四
- 次韵和叔明王孙谢荔支
- 海南百果相续多中土所无纪以绝句 其四
- 留别豫生
- 衮甫纕蘅正月十九日招集西长安街广和饭庄广和居旧庖也
- 哀韩克义
- 题刘文正文清父子阮文达祁文端胡文忠曾文正左文襄李文忠翁文恭诸公手札册子
- 祁文恪诗卷为何润夫题 其四
- 过驯鸥园留别仲昭 其一
- 题几道示子璿诗卷子 其二
- 登同泰寺秋朴有诗颇佳依韵酬之 其二
- 黄笃友以先德小鲁观察烟霞洞种梅图属题久未有作而笃友物故怆赋以归其孤
- 咏鹿
- 题魏午庄尚书洞庭归棹图
- 柯凤孙上元留王静庵夜话诗稿为王复庐题 其一
- 华严精舍 其四
- 南楼令 中秋莹园待月
- 雪坪联句同叔毅作
- 梁节庵六十寿诗
- 秋草和味云 其一
军事思想
陈宝琛在中法战争之前于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初十日上书的《陈越南兵事折》中首次公开表述他对“越南问题”的看法。他说,越南之于滇粤,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也。”越南一旦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那么中国西南边疆“滇粤水陆处处逼于他族”。他还认为,法国控制了越南以后,紧接着就会与中国“争隙地、责逃人、廓商岸”。且法国“志在蚕食”、“求取无厌”。陈宝琛已预见到了法国迟早要对中国挑起战事,中法间的战争必然会爆发。
光绪九年(1883年),陈宝琛再次提醒清政府:主张在越南问题上必须以强硬的态度坚决抵制法国的扩张野心。正是因为“越南沦”,中国西南边疆将无安全可言,所以陈宝琛认为,“与其俟剥肤切近,筹边防海左绌右支,何如乘黑旗之士气犹张,阮氏之人心未去,举义师以平其难,执条约以定其盟”。所谓“举义师”,很明显是包含着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主战观。针对“和”与“战”的激烈论争,陈宝琛认为,越南的存亡是决定和战问题的关键,“越南未失,则战易而和亦易,越南若失,则和难而战更难”,颇有见地。中法战争迫在眉睫,陈宝琛认为,法国畏惧久战,需要靠速决战求胜,却无力维持对峙战的长期消耗。显然,陈宝琛的分析是比较客观的。
中法越南交涉时期和中法战争中,陈宝琛对解决冲突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主战,《陈越南兵事折》里所提出的“谋粤督”、“集水师”、“重陆路”三策,可以说是构成他日后军事方面整体谋略的基调。
外交思想
中法战争期间,陈宝琛针对清政府的外交明确提出了“联与国”主张。他认为:“德、法、仇也,法岂须臾忘德哉?俄有衅,德无援,法始敢称兵于越耳。法得越且复强,恐亦非德之利也。故中国欲拒法,则必联德。”于是建议:“应密令使德大臣乘间说诸德之君相,曲与联络。一面促造德厂铁船,多购毛瑟枪炮。时与德之官商往来款洽,以动法疑。德诚忌法而与我交固,足阴为我助,即不能得其要领,但令法军心存顾忌,亦足分其势而扰其谋。”
陈宝琛的所谓“联与国”,指出了两点:(1)应当充分注意到德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如果法国因占据越南强大起来,这是德国所最担心的,因此德国势必同中国联合,暗中援助中国以遏制法国;(2)在外交上广泛造成中国与德国关系密切的舆论,即使中国与德国实际上未能联合,也使法国产生很大的疑虑,不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陈宝琛对“中国欲拒法,则必联德”的分析及其主张,说明他已经注意到在外交中要利用矛盾。
尽管陈宝琛“联德拒法”的以夷制夷外交手段并未在实际中得以实施,但它毕竟反映出,陈宝琛的这一灵活外交策略,是存在着可行性,以及有其现实意义的。
现代教育
1895年,福州永泰乡贤力钧利用开办银元局的赢利,创办了苍霞精舍。1897年又增加日文科,称“东文学堂”,聘请陈宝琛任董事兼总理。戊戌变法后,福建各地纷纷提出兴办中、小学堂,可新式教育的教员特别缺乏。当时的闽浙总督同陈宝琛协商,欲将“东文学堂”扩充为官立全闽师范学堂,全力培养新式教育的师资力量,以解燃眉之急。陈宝琛慨然应允,并出任学堂监督(校长)。此学堂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之一。陈宝琛为学堂亲自题写校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并且,还撰写了一篇语重心长的《开学告诫文》,颇像以后的《师范生守则》,成为全闽师范学堂培养学生的准绳。全闽师范学堂在1903年至1909年,共培养毕业生700人,其中大部分成了福建中小学教师的骨干,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
1905年,陈宝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深感学务繁忙、力不从心。于是,他邀集省城士绅座谈,倡议成立全闽教育商榷机构,大家一致赞成。当年11月,闽省学会(此乃福建教育总会的前身)宣告成立,陈宝琛被公推为会长。学会成立后,由于众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闽大地掀起了兴办小学堂的小高潮。至1909年陈宝琛晋京官复原职(再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时,福州城乡已兴办公立、私立小学校30余所,新式教育蔚然成风。其间陈宝琛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实在功不可没。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宝琛还开明大度地支持夫人王眉寿兴办女子新式教育。1906年,王眉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自任监督;1907年,女子职业学堂问世,王眉寿兼任监督;1909年,两校合并为“女子师范学堂”,监督一职还是非王眉寿莫属。可以说,倘若没有陈宝琛的全力支持,福建新式女子教育的立足与发展是难以想像的。民心自有一杆秤。陈宝琛对于福建现代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后人对他有口皆碑也是顺理成章。
早年时期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陈宝琛出生于福建闽县螺洲,他的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陈家在唐末从河南固始南迁福建,明洪武年间定居螺江,人称“螺洲陈”,下传到这一代已十九世。陈家在明嘉靖十一年六世祖陈淮第一个成为进士,从此先代常有人由科举而进入仕途。从陈若霖起,开始显达,陈宝琛更是位居太傅。陈若霖之后,五代都有人中进士、举人,综计明清两代,陈家中进士二十一名,中举人一百一十名。
同治七年(1868年),陈宝琛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陈宝琛兄弟六人,他的胞弟陈宝瑨和陈宝璐中进士,陈宝琛的三个胞弟陈宝琦、陈宝瑨、陈宝璜等也皆举人出身,时称“六子科甲”,显耀榕垣。
光绪元年(1875年),陈宝琛被提拔为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四人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
维护主权
光绪四年(1878年),清廷派完颜崇厚出使俄国。崇厚贪生怕死,擅自签订不平等条约。陈宝琛失声痛哭,指出国家不能失去主权,坚决主张“诛崇厚,毁俄约”。他在此后提出的
东三省官员应该满汉兼用等建议无疑都是很有远见的。光绪五年(1879年),沙俄侵占新疆伊犁九城,陈宝琛力主收复。
光绪六年(1880年),任武英殿提调官。慈禧身边的太监与清宫午门护军争殴,慈禧偏袒肇事的太监,下旨严惩守职的护军,陈宝琛上奏力谏,终于使慈禧收回成命,这件“庚辰午门案”一时轰动朝野。翌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光绪八年(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光绪九年(1883年),因为奉旨校对《穆宗毅皇帝圣训》而议叙,以示奖励,被授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当时,法国侵犯中国属国越南,陈宝琛与清流派领袖张佩纶力荐唐炯、徐廷旭担任军职。
光绪十年(1884年),陈宝琛上书光绪帝想要招募兵勇并参考西方的练兵方法训练,条陈筹饷、选将、练兵、简器四件大事,主张通过变化练兵的办法达到强兵的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任用人才,通过筹饷的方式让练兵的事变得持久长远。之后光绪帝提拔陈宝琛会办南洋的事宜。后来因为他推荐的唐炯、徐廷旭兵败受到牵连,吏部商议将他降五级处分。
闲居福州
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宝琛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邀赴台。陈宝琛返回福建后,修葺先祖的赐书楼,并且修建沧趣楼。自此,他闭门读书、赋诗、写字。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陈宝琛任鳌峰书院山长,以大量培养人才,推广教育为目标,曾倡导设立东文学堂、师范学堂、政法学堂、商业学堂。主持高等学堂的时候,陈宝琛派遣法、政、商、工、农等科的学生前去日本留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宝琛任福建铁路总办,主持修筑漳厦铁路,陈宝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深感学务繁忙、力不从心。于是,他邀集省城士绅座谈,倡议成立全闽教育商榷机构,大家一致赞成。当年十一月,闽省学会(此乃福建教育总会的前身)宣告成立,陈宝琛被公推为会长。学会成立后,由于众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闽大地掀起了兴办小学堂的小高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陈宝琛的主持下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范大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后,陈宝琛首发为“戊戌六君子”昭雪之议,奏请降旨褒扬。他为溥仪皇帝授读三年,备受恩宠。
末代帝师
宣统元年(1909年),陈宝琛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陈宝琛在毓庆宫行走,任宣统帝溥仪的老师,赐紫禁城骑马。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命修《德宗实录》。民国初年,陈宝琛仍留恋故宫里的逊清小朝廷,表现出他深受传统忠君报恩思想的影响。民国二年(1913年),命陈宝琛主修《德宗实录》。
民国十年(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民国十二年(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溥仪被逐出故宫时,溥仪见到陈宝琛,放声大哭说:“我无颜见祖宗啊!”陈宝琛忙劝慰道:“皇上切莫悲伤,自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朝代呢?而我大清到了今日地步,并非是因为失德而被篡位,皇上也不是亡国之君。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晚年逝世
民国十四年(1925年),溥仪至天津,陈宝琛亦移居天津随侍。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溥仪被日本侵略者诱至东北充当伪满傀儡,次年跟踪而去,竭力主张复辟大清帝国,反对溥仪出任日本操纵的伪满蒙共和国总统,与溥仪、郑孝胥意见不一,他劝说:“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尽管被溥仪认为“忠心可嘉,迂腐不堪”,他仍不顾风烛残年,冒死赴东北劝谏,差点被日本关东军囚禁。他郁郁返回天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病逝,享年87岁,归葬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