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
- 己未九日对菊大醉戏作四首 其三
- 铜雀妓
- 江南曲
- 南京口号(五首)
- 采石春望
- 白燕
-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
- 客中夜坐
- 口号一首(丁酉岁作)〗
- 蚊
- 新除监察御史辞贯泾别业
- 下直怀北山隐者
- 答礼部江主事渐
- 察院夜坐
- 淮安道中
- 适扬州
- 京师归别业
- 新治圃成
- 出西郊
- 复出西郊
- 游西墅
- 怀广西省朱郎中熙
- 自杨子舍舟步入常熟县
- 书北山精舍壁
- 送吴本立归吴门
- 久旱雨后行园
- 送县学生顾立夫岁贡入京
- 池上(二首)
- 偕友人早出郊
- 席上怀吴善卿
- 题东斋壁
- 乡友携酒至舍下
- 茅宇
- 置酒
- 咏池上芭蕉
- 早出田所
- 耕田
- 古意(二十首)
- 邹园十咏 钓矶
- 邹园十咏 柳堤
- 邹园十咏 棋墅
- 邹园十咏 瀑布
- 邹园十咏 桃蹊
- 邹园十咏 鱼渊
- 邹园十咏 濯清
- 邹园十咏 蓼滩
- 邹园十咏 松壑
- 邹园十咏 杏坞
- 辛酉大醉书东郊主人壁(洪武十四年)
- 泗上书怀
- 泗州书怀
- 思归兼简严八
- 送李千户时将有海东之役
- 京师归别墅
- 春日偶书
- 宴王主簿宅
- 怀王道士
- 王仙人远过
- 春园
- 村居怀京下一二友生
- 马氏西园宴别吴进士善卿
- 别墅
- 送任李二高士归越
- 饮马氏东园
- 赋陶与权云所(二首)
- 怀王生
- 立春日饮任氏西园
- 饮田家醉后书王生壁
- 闻张处士竹林甚盛欲观未能兼简王一秀才
- 陪陈应奉诸公宴马氏西园
- 京师怀吴中黄道士
- 治亭寓目
- 喜洪山人恕复至
- 京师归至丹阳逢侯生大醉
- 归来
- 郭外寄王录事
- 过黄耳墓有感(陆士衡在洛被祸时,寄书犬也
- 春日溪上谩书
- 赋黄叶渔村
- 怀曾彦鲁
- 咏溪上所栽桃
- 寄题马氏草堂兼柬黄二秀才
- 江上樱桃甚盛而予寓所无有忽苏城友人惠一大
- 得马叟书作此远寄
- 浦上寓所
- 横溪寓所
- 饮谢氏东园
- 清明独坐
- 次广西省朱郎中熙见寄韵(二首)
- 次方明谦指挥海上筑城韵(二首)
- 偕黄叔明王元吉钱伯云张梦辰金彦振元夕观灯
- 己未九日,对菊大醉,戏作四首
- 傅岩操
- 渭滨操
- 门有车马行
- 短歌行
- 鸡鸣
- 紫骝马
- 从军行
- 独漉篇
- 苦寒行
- 芳树
- 游子吟
- 送贡先生入闽
- 蒋氏寿萱堂
- 陶节妇诗
- 徐氏建华亭学诗
- 荒园
- 赋耕隐
- 杨白花
- 赋许思敬真率朝
- 与倪元镇饮得江上雨
- 赋得泰伯庙送倪元镇
- 赋得绿珠
- 题陶九成南村草堂
- 题葛洪移家图
- 夜经胥浦乡新被寇(丙申冬)
- 夜归
- 老夫(五首)
- 赋朱焕章所畜鹈鹕鸟
- 病阿速(阿速,蒙古别号也)
- 王叔明画云山图歌
- 观朱泽民所画山水有感
- 徐子修画山水歌
- 王若水为画秋江众禽图
- 送曹生从师
- 送齐文韶归东阿
- 大醉后率尔(三首)〗
- 江上送高文起夫分韵得暮字
- 送孔提举航海归曲阜
- 客中除夜
- 出三江口有怀钱野人衮
- 送李高士归荆州
- 怀陶叟
- 陪杨廉夫登朱泾法忍寺阁次壁间韵
- 迁居
- 远客
- 书寓所壁
- 丙申岁书怀
- 赠张鸣善
- 寓所即事
- 寓所寄何彦明
- 游会稽山
- 怀张叟
- 夜泊镆铘城
- 登浦上阁
- 送张七西上
- 江上早秋(丙申岁作)
- 江上书怀
- 和王叔善祀天妃有雪
- 闻笛
- 沪渎龙王庙晚眺
- 南村
- 兵后大醉陶与权宅丙申九日也
- 春日溪上书怀(丙申岁)
- 久雨
- 丙申三月一日北山雨望(时张士诚据吴)
- 池上书怀
- 张叔温诸公携酒至泖滨明日作此奉谢
- 大雨书寓所壁
- 秋日海上书怀(丁酉岁作)
- 舟次上海县
- 海上书怀(丁酉岁作)
- 寓所二首(丁酉二月)
- 登虎溪阁
- 秋晚东海寓舍
- 沙边
- 次杨廉夫先辈韵
- 姚性存将归鹤沙以诗见别次韵
- 壬寅九日
- 过杨右丞墓
- 寄南台掾朱自明时初复役
- 送曹新民归东州
- 赋绿珠得车字
- 观王生所藏王维画
- 浦上木芙蓉盛开约黄鹤山人共观
- 野航为范子俊赋
- 镜中梅
- 题赵王夜宴图
- 题吴王内凉图
- 题吴宫衰柳图
- 遣怀
- 日莫即事
- 费夫人
- 杨员外
- 闻山东消息三首
- 陪郑明德倪元镇游天平山四首
- 江上寄严八
- 老夫五首 其一
- 将帅
- 古意 其三
- 江上(二首)
- 新得溪上茅屋
- 己未九日对菊大醉戏作四首(洪武十二年)
- 醉书壁
- 邹园十咏 其四 瀑布
- 古意 其六
- 送王御史东海监散灶丁工本
- 城西送邓生
- 新水
- 大醉后率尔三首 其一
- 古意 其七
- 无题(五首)
- 题妓展僧僧像
- 闲步二首 其一
- 古意 其十八
- 访张道士题壁
- 郊居(三首)
- 朝天宫观方道士所画三山图(三首)
- 调郑老
- 古意 其十
- 饮田家醉后书王生壁 其二
- 龙江夜行
- 古意 其四
- 题龙江酒家(二首)
- 古意
- 淮西夜坐
- 过浔阳
- 古意 其九
- 即事二首 其一
- 池上二首 其一
- 瓜步夜泊
- 大醉后率尔三首 其二
- 江上寄书
- 忆南湖(二首)
- 送贺九成归浙东兼简王若水
- 京师得家书
- 客中除夕
袁凯的诗作,言及现实其少,只于个别篇内有隐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怀,描述旅人思乡之篇。“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燕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客中夜坐》),远离故土的幽情思绪尽出,情真意切。此类佳品尚有《京师得家书》、《淮西夜坐》等。《客中除夕》中“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则以飘泊异乡的旅人身份来写战乱之苦。袁凯诗古体学魏晋,近体师杜甫,但并不囿于古人,有自己意境。古风《从军行》、《杨白花》等古朴激越,余韵悠然。律诗《采石春望》、《京师归至丹阳逢侯生大醉》及七绝《淮东逢张十二信》等,都有杜诗浑厚深沉、真挚含蓄之风“流出肺腑,卓尔自立”。何景明等推袁凯为明初诗人之冠。
袁凯著有《海叟集》4卷,附“集外诗”1卷。此集为明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之本。
袁凯字景文,江南华亭(今上海市奉贤区陶宅)人,元朝末年当过小小的府吏,博学有才,写得一手好诗。一次在浙南名士杨维桢座上,有人展示一首《白燕》诗,杨对诗中“珠帘十二”、“玉剪一双”等句十分赞赏,袁凯却说,“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然后呈上自己的《白燕》诗。读到“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仍未归”等句,“维桢大惊赏,遍示座客。”从此有了“袁白燕”这个美称。
大明洪武三年(1370),袁凯被荐授为御史,成为皇帝的近臣。《明史·文苑》里有袁凯的传略,在短短二百馀字中,除了交代他生平行状外,记述了他一生中的两件大事。第一件属政绩,他看到朱元璋轻易杀戮功臣,便委婉上言:“诸将习兵事,未悉君臣礼,请于都督府延(请)通经阅古之士,令诸武臣赴都堂听讲,庶得保族全身之道。”朱元璋采纳了他用心良苦的建言。
朱元璋坐稳江山后,疑忌心大膨胀,臣属因一句话或几个字而被杀的不少。因为他剃过光头当过和尚,还做过流寇毛贼,忌讳僧、光等字。生和僧同音,则和贼同音,也犯他的大忌。有位官员因在贺表中有“天生圣人,为民作则”而掉了脑袋。他的杀戮滥而且酷,动不动就腰斩、剥皮。明人笔记《北窗琐语》记载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真事:中山王徐达夫人谢氏,“膂力过人,持铁器重百斤”,跟随朱元璋立过战功。因没有文化,即“未悉君臣礼”,在进宫看望亲姐妹般的马皇后时,无意间说了一句“我家不如尔家(阔绰)”的闲话,使朱元璋大不高兴。“枕边之言,中山宁(岂能)不动心乎!”於是安排妙计,召徐达进宫赴宴。席间皇帝亲自为徐达斟酒,同时告诉他:“今日卿免赤族之灾。”徐达哪里知道,夫人在家里已被御林军武士砍了。袁凯无法阻止皇帝滥杀,但可以让功臣不说错话。“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史家不没其功,记上了这一笔。
传略中第二件大事,便是袁凯自己因为一句话而差点丢了老命的经过。“帝虑囚毕,命凯送皇太子覆讯,多所矜减。凯还报,帝问“朕与太子孰是?”凯顿首言:“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以凯老猾,持两端,恶之。凯惧,佯狂告免归。久之以寿终。”朱元璋让懿文太子“练习国事”,“每有大狱,辄付论之”。太子也嫌老子太狠,常想减刑。要让监察御史袁凯来评判孰是孰非,这显然是很难置词的。平心而论,袁凯的回答十分得体。可是,朱元璋认为他“老猾持两端”,祸从天降。
两端,也叫两可说,即春秋时郑人邓析创立的一种辩术,《晋书》说它“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淮南子》说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数难子产之政”。其实例是,有个富户在淆水中溺死了,捞得尸体的人“求金甚多”。双方僵持着,都去请教邓析。邓对死者家属说:“等着,别人家是不会买的。”对捞尸者说:“等着,别地方他是买不到的。”朱元璋认为袁凯用“两可论”来应付他,捉弄他,显然是欲加之罪……正史十分简单,“凯惧,佯狂告免归,久之以寿终。”这十二个字,袁凯的后半生冤深如海,命悬似丝。明代吴郡文人徐祯卿《剪胜野闻》、祝允明《野记》和杨仪《明良记》,都或简或详地记述了诗人艰难屈辱的后半生。华亭学者陆深,本乡本上加上本朝本代,所以他的《金台纪问》最翔实而具体。“太祖怒,下之狱”。三天后又放了他,仍让他当御史,每天临朝,朱元璋就指着他说:“是持两端者!”在这种情况下,袁凯不得不在上朝过金水桥时装疯,“仆地不起”。朱元璋说:“风疾当不仁。”让人用木匠钻扎他身体,“凯忍死不为动”。这样,朱元璋才放他回老家。一回到华亭,袁凯“铁索锁项,自毁形骸”。朱元璋仍不放心,说“东海走却大鳗鲡”,派人到华亭宣旨,“起为本郡儒学教授”。袁凯“瞠目视使者,唱《月儿高》曲”。使者还报说真疯了。朱元璋仍然不信,又派特务跟踪观察。於是,袁凯“使家人以炒面搅砂糖,从竹筒出之,状类猪犬下,潜布於篱根水涯”,然后“匍匐往取食之”。这样,朱元璋才相信他真的疯了,才换得“以寿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