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
- 春思
- 陇头流水歌三叠代内作
- 燕京四时歌(四首)
- 结客少年场行
- 偶见·深山曲路见
- 文章烟月
-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
- 少年行
- 平陵东行
- 拟古宫词(七首)
- 古意二首赠刘子
- 赠王渊之
- 答顾郎中华玉
- 入沛
- 彭蠡
- 晓下庐山
- 登支硎山楼迟游侣
- 长陵西望泰陵
- 九日游眺二绝句
- 浙江驿下作
- 留别边子
- 送士选侍御
- 送范静之迁威州(四首)
- 送耿晦之守湖州
- 送萧若愚
- 赠别献吉
- 送友人还吴
- 送萧少府
- 送顾马湖孔昭(二首)
- 送方山人
- 送盛斯徵赴长沙
- 唐生将卜筑桃花坞谋家无赀贻书见让寄此解嘲
- 寄华玉
- 驾出南郊退简边乔二太常
- 过乔侍郎省中因怀献吉
- 偶述
- 月
- 凤凰山园杂咏(二首)
- 沅溪潘进士在长安逆旅中见庭下山丹花诘其主
- 十六夜月
- 土城(以下皇甫氏刊《外集》)
- 内中偶述
- 大殡词
- 酬边太常于燕山见忆之作
- 吴舍人园亭
- 长陵西望泰陵二首 其一
- 嘉禾道中
- 秋日过故尚书吴公池馆二首 其一
- 秋日过故尚书吴公池馆二首 其二
- 过梨云精舍
- 送许补之还丹徒
- 送范静之迁威州五首 其一
- 送周梦良令临朐
- 人日柬李员外出陪郊祀
- 寄子容
-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 其一
-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 其二
-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 其三
-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 其四
-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 其五
- 閒居怀泰公
- 中秋夜不见月兼邀储太仆不至
- 女晬日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其一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其二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 其三
- 晚过献吉斋所
- 送庐陵杨二尹
- 寄献吉
- 庭实久约携酒见访不至贻诗嘲之
- 感兴怀献吉
- 闻庭实上计不与怅然有怀
- 寄杭东卿
- 庚午岁九日始见二毛
- 答献吉
- 送范静之迁威州五首 其四
- 送范静之迁威州五首 其五
- 观鸳鸯赠客
- 凤凰山园杂咏五首 其三 香圃
- 凤凰山园杂咏五首 其五 彩云岩
- 九日游眺三绝句 其二
- 汉阳逢故人
- 送顾马湖孔昭四首 其二
- 送顾马湖孔昭四首 其三
- 送顾马湖孔昭四首 其四
-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一
-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二
-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三
-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四
- 偶述二绝句 其二
- 亡女旅榇南泉寺
- 寄寿前冢宰王公三十韵
- 赠张注先生
- 灵隐寺赠静公
- 各赋隐士得魏仲先赠金陵顾徵士
- 谒严子陵祠
- 与江夏尹饯于舍人于黄鹤楼
- 庐山
- 送唐季和谪谷城
- 贻吴叟
- 九日期登大慈恩寺阁不果寄献吉
- 于武昌怀献吉五十韵
- 与太学诸僚宴集
- 题唐氏园池
- 瞻文温州画像
- 挽刘大夫瀚
- 拟萧子显春别曲 其二
- 学谢灵运赋华子岗诗赠赵建昌
- 詶赠方周二子
- 赠钱元抑
- 古意二首赠刘子 其一
- 古意二首赠刘子 其二
- 答沈休翁所问因成赠章
- 王敬止御史始窜海南继移永嘉令自燕中迎养
- 对雪赠客
- 石川子歌
- 王员外不解参同契但索一诗许以遗我率尔戏之
- 江上逢许员外
- 登半塘寺阁
- 晓思
- 舟怀
- 送友二首 其一
- 送友二首 其二
- 留别都城诸同志二首 其一
- 留别都城诸同志二首 其二
- 送徐生之金陵
- 送边子出刺卫辉五首 其一
- 送边子出刺卫辉五首 其二
- 送边子出刺卫辉五首 其三
- 送边子出刺卫辉五首 其四
- 送边子出刺卫辉五首 其五
- 送王诞敷之官长沙
- 青门歌送吴郎
- 送友
- 唐生将卜筑桃花之坞谋家无赀贻书见让寄此解嘲
- 太宰召补职被疾不赴斋中作
- 杂述
- 雨霁庭药芬郁
- 怀往二首 其一
- 怀往二首 其二
- 岁除贻廷实太常子容同年
- 五月五日
- 对月有怀
- 调太学博士
- 观田魏二廷尉射歌
- 酬李员外赠古镜歌
- 江夏题王守城南精舍
- 日蚀
- 观唐生寄赠子容洞庭山图因求作庐山障子
- 曹别驾画山鸡歌
- 题潘进士赠谢昌邑雪山图
- 寄题泸州韩道人霞外山居
- 槃舞歌辞
- 阊阖行
- 游侠篇
- 苦寒行
- 榆台行
- 步出夏门行
- 白纻歌四首 其二
- 白纻歌四首 其三
- 白纻歌四首 其四
- 元会曲
- 将进酒
- 王昭君
-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 其二
-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 其六
-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 其七
-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 其八
- 从军行五首 其一
- 从军行五首 其二
- 从军行五首 其三
- 从军行五首 其四
- 从军行五首 其五
- 长安曲
- 燕京四时歌 其三 秋
- 燕京四时歌 其四 冬
- 拟古宫词七首 其二
- 拟古宫词七首 其三
- 拟古宫词七首 其四
- 拟古宫词七首 其五
- 拟古宫词七首 其六
- 杂谣四首 其一
- 杂谣四首 其二
- 杂谣四首 其三
- 杂谣四首 其四
- 雨泊
- 从军行
- 将进酒·将进酒
- 追录旧作
- 羽林少年行
- 代炀帝寄内人曲
- 游侠篇(以下《迪功集》)
- 徐姬诗
- 拟萧子显春别曲(四首。以下迪功五集)
- 独立
- 在武昌作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
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就连以反复古自命的钱谦益,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甚至直接将“谈艺录”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祯卿作为“吴中诗人之冠”(《明史》卷286),是当之无愧的。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该书多诋毁明太祖的内容,实为诬告)、《异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