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
- 甲寅初度感怀 其一
- 归来
- 从狩武冈和胡学士韵二首
- 题梅寄友人
- 江浦县遇曾于皋
- 题梅送廖子谟 其一
- 离砖河驿十里阻风
- 道中戏效竹枝
- 赠金谕德从子骥 其二
- 送尹自道太平同知
- 题海天秋兴图 其一
- 题范启东所藏俞汉远云山图
- 胡学士山居六景 其四 天玉泉石
- 次韵弘济过居庸佛院怀幼孜 其二
- 高巨川挽诗
- 送吕从周平江教谕
- 挽赵尚书
- 送刘知县赴莆田
- 道傍杏花一树盛开
- 送康宜清左迁石阡推官 其一
- 便面小景
- 题竹送张振文
- 题林静小景
- 题少保杨澹庵江乡归趣图
- 江上早行
- 三十六湾
- 题鄂渚赠别图送人归庐陵(二首)
- 次韵陆伯阳林塘晚咏兼简雷道夫 其一
- 次韵陆伯阳林塘晚咏兼简雷道夫 其二
- 贫乐堂
- 观海生诗为临海令作
- 善乐堂
- 题贝教谕容与轩
- 任丘道中
- 晚次景州遇李颀给事吕文质进士
- 重过济宁
- 送舒有常知县赴永春
- 赠魏将军
- 高邮
- 过武城县
- 挽卢侍郎 其一
- 挽卢侍郎 其二
- 送张鸣玉赣州知府
- 送胡元节广西宪使
- 早度清流关
- 萧知州清省居 其一
- 萧知州清省居 其二
- 非所寄示康甥荣
- 题刘士皆云林小画
- 月池彭母挽诗
- 月池彭母挽诗 其二
- 题杨学士画 其一
- 题杨学士画 其二
- 夜两坏壁简邻居诸君子
- 送刘编修朝宗赴九江教授 其一
- 送刘编修朝宗赴九江教授 其二
- 行天寿山
- 晓起
- 行营夜雨
- 早行
- 冲雨
- 次韵黄少保过田家有感
- 晚度密云北山绝顶
- 送周布政之官三山
- 题梅花图
- 送袁文理 其一
- 送袁文理 其二
- 寄尤文度 其一
- 寄尤文度 其二
- 寄黄宗豫少保
- 邹谦所孝思堂
- 早发
- 观猎
- 早入蓟州
- 自题小像寄乡邑亲故
- 送黄养正 其一
- 送黄养正 其二
- 送陈公馀赴台州教授诗
- 送陈公馀赴台州教授诗 其二
- 郑村坝
- 早发李家桥
- 应制两咏 其一 五色鹦鹉
- 应制两咏 其二 白鸠
- 扈从度居庸关登八达岭
- 岔道观猎
- 挽黄行中检讨
- 黄处士挽诗
- 樊通政雪霁草堂
- 勉仁少傅行营置酒就席奉简同寅
- 送襄阳王时中知县
- 独游山寺奉简宗豫少保勉仁少傅弘济太常
- 夜发岔道赴怀来
- 早发老鸦庄
- 早发安家堡
- 望昌平
- 伯阳新辟斗室有诗见示用韵奉和 其一
- 伯阳新辟斗室有诗见示用韵奉和 其二
- 湘阴县
- 送刘季友游钱唐
- 题刘氏交友卷
- 钟长史木讷斋
- 示弼侄
- 寄仲亨兄
- 永丰陈处士挽诗
- 乐平屈氏母挽诗
- 送邓宗经
- 送王孟坚脩撰南归 其一
- 送王孟坚脩撰南归 其二
- 送雷诚智延平知府 其一
- 送雷诚智延平知府 其二
- 过滁州马上口号寄陈廷器
- 送周存诚州判致仕归清江 其一
- 送周存诚州判致仕归清江 其二
- 送万伴读
- 愉老堂
- 萧处士挽诗
- 朝房待命
- 孔经历挽诗 其一
- 孔经历挽诗 其二
- 潘太守挽诗 其一
- 潘太守挽诗 其二
- 题竹赠廖子谟南归
- 赠建平弟
- 金幼孝挽诗
- 送沈生归省
- 贻程夏二中书
- 陪驾观猎
- 从度居庸高峰
- 陈豫中八十寿诗
- 送李主事赴常州通判
- 漳州曾氏望云卷
- 寄李德言
- 挽彭子信
- 送梁叔车
- 送王希积泰和训导
- 赠梁叔庄泰和训导
- 答黄宗载见寄
- 赠仰善主事南归
- 送苏伴读
- 送刘凝节归永丰时有兴国训导之聘
- 题敏求斋
- 送王霖知县赴阆乡
- 刘指挥勤学斋
- 送王性存亲迎后归省
- 张生水竹居
- 戴诚问挽诗
- 王好信挽诗
- 焦主簿挽诗 其一
- 焦主簿挽诗 其二
- 寄王宗豫 其一
- 寄王宗豫 其二
- 胡敏御史致事出梅求题余于胡有旧故赋二诗识别 其一
- 胡敏御史致事出梅求题余于胡有旧故赋二诗识别 其二
- 寄杨仲举长史
- 题竹送陈中员外
- 曹侍郎乃母挽诗
- 题竹送乐象乾并寄声陈述
- 题王郎中九峰归趣图
- 赠萧斯易御史巡按苏常诸郡
- 题陈宪山水
- 送凌副使归省先茔
- 题梅月轩
- 次韵答胡若思宾客 其一
- 次韵答胡若思宾客 其二
- 重过鹞儿岭伤用道长史
- 送王希德归西昌
- 送用仪之官莱芜
- 送梁叔脩秀才归西昌
- 御史陈谷乃父挽诗
- 杨孟潜挽诗
- 送叔纲表侄
- 送叶锡尹姑苏
- 题梅赠郭太守还镇江
- 暇日承观上人惠访
- 题画赠梁婿叔济
- 题任生山水
- 送王志浩
- 挽冯知府
- 题竹送刘子钦
- 题福建吴布政竹石图
- 送陈斌副使之陜西兼柬陈宪使于副使
- 寄吏部尚书黄宗载
- 忠孝堂
- 题刘纲知县梅花
- 题萧氏林泉居
- 送陈虬延安知府
- 次韵答颐庵 其一
- 次韵答颐庵 其二
- 题刘氏奉亲堂
- 送贡士任善归丰城
- 题郑氏思亲卷
- 章江刘先生挽诗
- 送东平傅知州复任
- 题竹送贺宁知县之丰川
- 送钱习传
- 汪氏慈训堂
- 吴母挽诗
- 刘母挽诗
- 萧母挽诗
- 春晖堂
- 送乐舞生还闽中
- 题郭智宪使荣养堂
- 挽吴彦直
- 赠尚书吕公挽诗 其一
- 赠尚书吕公挽诗 其二
- 示稻秫及昱
- 时勉学士升国子祭酒奉赠 其一
- 时勉学士升国子祭酒奉赠 其二
- 时勉学士升国子祭酒奉赠 其三
- 挽拙庵徐子信
- 赠佥事鲁希文
- 示侄孙镛
- 题竹赠陈文编脩
- 题竹送李绍检讨
- 寄顾都御史
- 雨后
- 庭树
- 暑中卧疴写怀 其一
- 雪夜胡学士载酒见过剧饮四鼓乃罢明日辱诗次韵奉答
- 黄友文教授解官归建宁
- 答胡学士 其二
- 夜发清江口
- 赐游西苑同诸学士作 其三
- 过三河县 其二
- 从狩密云早发次韵幼孜
- 题和侄竹
- 九日陈士良宅玩菊次韵王洁斋菊有醉杨妃紫霞杯二种 其二
- 题竹送民则弟南归 其五
- 怀来应制
- 送兖州郡学教授
- 题四时花鸟 其二 荷花鹡鸰
- 题弼侄山水 其三
- 题弼侄山水
- 赠澹庵杨公展墓诗 其二
- 泥河书逆旅主人壁
- 赠吴布政归福建
- 赠沈教谕奔丧归闽
- 送淮安刘千户致仕归吉水
- 送刘朝宗随州学正 其一
- 送康孔高
- 龙给事湖心草堂图
- 鬼谷圮桥东山云房四图为金学士题 其四
- 送况伯律太守
- 闻远法师新作山居
- 送胡士琏贵州按察使 其一
- 早发通州望朝阳门
- 赵彦如挽诗 其一
- 老妻郭夫人命服像赞
- 送龙公常之建宁驿丞
- 题蒋婿重竹 其二
- 同金谕德踏雪出长安街金坠马在告不及往问明旦奉简
- 寄寿胡祭酒七十
- 扈从巡边至宣府往还杂诗 其四
- 题江乡归趣图 其六
- 题伯牙子房子猷太白四图 其二
- 胡学士山居八景之二首竹坞云林 其一
- 送黄知府还琼州 其一
- 题宋捡校古木竹石
- 题乐山乐水二图 其一
- 题兰 其一
- 赐游东苑诗九章 其四 翠渠
- 谢赐嘉禾诗
- 赠杨晟参政还福建
- 杨学士乃弟仲宜归建安以道中五景求诗赠之 其三 金山晓钟
- 送曾永龄赴恭城知县 其二
- 夜宿临淮营梦种子 其二
- 题王孟杨检讨鹡鸰图
- 题竹赠杨友文运副 其三
- 蓟州道中见菊花有怀子启时彦行俭时勉诸君子 其二
- 龙马乐歌九首 其三
- 送崇厚归乡 其二
- 次韵题向诚所藏苏明远写菊
- 题竹赠杨友文运副 其一
- 恤旱 其四
- 次韵行俭移居 其四
- 挽彭叙古 其二
- 示鹓兄弟
- 寄友
- 龙马乐歌九首 其六
- 简谢太常索竹栽 其二
- 送给事中姚山赴河南佥宪
- 扈从巡边至宣府往还杂诗 其七
- 题富溪山水图 其二
- 清平乐 其二 赐从游万岁山词
- 赖编脩读书庄诗
- 双禽图 其一
- 题少师建安杨先生行乐图 其一
- 别刘宗诚
- 庆行俭初度并赠礼闱校文之行 其三
- 归田趣 其四 冬樵
- 送廖教谕自谦之任沅江
- 题竹赠王澄渊归
- 题梅与之序侄
- 夹沟 其二
- 题五清小画 其四
- 题雁
- 题陈宪章巡检山水
- 寄李学士
- 萧母蒋氏挽诗 其二
- 送清河知县
- 清平乐 其八 赐从游万岁山词
- 送黄学士还永嘉 其二
- 绝句 其一
- 题汤节都指挥兰雪斋
- 题竹为族孙挺
- 和郑孟宣助教左掖闻莺
- 王孟安笔花轩 其三
- 送萧雅容受诰后归省 其一
- 送萧雅容受诰后归省 其四
- 元宵侍宴万岁山 其三
- 清平乐 其五 赐从游万岁山词
- 题竹赠侄孙缙南归
- 次韵王山人二月十六日对雪
- 揽辔
- 欧阳员外归省以山水画索题
- 题竹送顾都御史还太康 其一
- 次韵蒋立恭清明上冢
- 题竹寄雷道夫
- 早至淮安
- 题朱给事所藏马牛二图 其二
- 蒋用文院判静学斋诗
- 题梅寄襄城李公
- 送黄伴读
- 题郭仲举雪景山水
- 望鸡鸣山
- 晚发安山驿和答金公素 其二
- 子启见和再用韵奉简时曾新市马 其二
- 宣德庚戌十月廿五日扈从宣府回作
- 寄袁止安
- 侍游西苑应制 其六
- 送全州知州
- 送刘巡检赴广东
- 将归庐陵送朱智南上
- 奉教围猎擒虎歌
- 题兰
- 吴廷用侍郎挽诗
- 吕梁洪
- 小瀛洲
- 赖编脩读书庄诗 其四
- 题贞寿堂 其二
- 附家书示秫
- 题竹送刘顺常教扬州 其一
- 晴雨二竹为江西都挥佥汤节题 其二
- 侍游西苑应制 其九
- 凤阳过宿族兄弘璧夜话
- 寄曾于皋 其二
- 过三河县 其一
- 度鸡鸣山马上口号与同行者
- 送宗上人归君山
- 题溧阳两王先生归荣图 其二
- 宣府行营梦侍先师海桑先生
- 题梅寄康仲颖 其一
- 早朝应制
- 题金侍讲所藏赵仲穆画马 其二
- 永思堂诗
- 九日度喜峰口次杨太常韵二首 其二
- 分题送史郎中代时彦学夔德遵 其三 芙蓉
- 送袁本谦致仕归 其一
- 短歌行
-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 其三 竹涧
- 正月六日偕邹汝舟庶子金用诚司直张伯原司谏过姚友直洗马饮
- 重游东郭草亭
- 送萧大庆之官始兴 其二
- 送外甥周丹元
- 枯木竹石为王山人题 其一
- 送黎信归故乡
- 清平乐 其七 赐从游万岁山词
- 题朱给事所藏马牛二图 其一
- 萧氏石冈十景诗为省身赋 其二 石壁
- 题梅赠王澄渊贰守 其三
- 题徐良玉梅花 其二
- 题画赠陈本深太守考绩复任
- 送曾永龄赴恭城知县 其一
- 题萧德赞山水 其二
- 送家兄及妻子还乡后感怀三首
- 次韵答远法师
- 寄黄汝申宪使 其二
- 送本之赴鲁府纪善
- 题玄宗游骊山图 其二
- 寄长儿韵语 其二十五
- 题给事中梅花
- 赠澹庵杨公展墓诗
- 赠纪指挥画卷
- 次韵行俭移居 其三
- 题刘英竹 其二
- 鬼谷圮桥东山云房四图为金学士题 其三
- 题吉安府训导胡缙梅 其二
- 题蒋院判小画 其二
- 萧氏石冈十景诗为省身赋 其一 石冈桥
- 杂诗三首赠陆伯阳 其二
- 赠陆伯阳 其三
-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 其二 玩古轩
- 题竹与李惩
- 寄余正安 其二
- 鲁穆都御史挽诗 其二
- 寿吴氏母七十
- 分题送史郎中代时彦学夔德遵 其一 驿楼
- 题丘氏平原十景图
- 挽刘仲海 其三
- 题康干竹石
- 题龙泉陈知县竹 其一
- 题竹酬颜仲平
- 归程阻风
- 袁中书升尚宝少卿其父同日受诰命桂脩撰索诗
- 居庸道中竹枝 其一
- 舟次安山驿尚书蹇公奉敕南归仆与公素北行临岐执别情见乎辞
- 送彭御史归养
- 送敬侄
- 题竹送顾都御史还太康 其二
- 度石门岭
- 早发桃源
- 送姚侍书归觐
- 题槎翁画龙 其二
- 题海天秋兴图 其二
- 送彝训兼问讯子勤 其三
- 送康宜清左迁石阡推官 其二
- 题画送韩御史旸归省 其一
- 陈颀佥事挽诗
- 杏园雅集
- 送外甥周丹元 其三
- 送崔彦俊太守归徽州
- 送卢知府归杭州 其二
- 李县丞之官临皋
- 题孙佥事云山图 其二
- 题曾翚主事竹石图
- 送侄婿刘铉南归 其二
- 寄黄汝申宪使 其一
- 题陆伴读伯阳草书后
- 胡泉州朴斋
- 示鹓兄弟 其二
- 题道会刘处常画 其三
- 题画
- 题三顾山刘氏文会堂卷
- 题画送陈景茂归金华
- 送杨昱归省 其四
- 夜过徐州
- 寄尤文度 其三
- 送康孔高纪善还乡
- 灵谷寺建追荐征南将士水陆大斋车驾临祭先夕百官出候寺中
- 习礼见和用韵奉酬并简宗琏 其二
- 奉和澹庵少保题梅花韵 其五
- 张缉熙监丞挽诗 其三
- 题脊令图三首 其二
- 题萧婿承恕竹
- 题兰 其二
- 玉峡山人
- 退思轩为淮阳刘千户赋
- 望湖亭
- 题菊送别
- 题萧德赞竹
- 洪处士挽诗
- 题高克恭墨竹
- 望云诗
- 题山水与彦实侄
-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其一
- 蒋隐溪挽辞 其三
- 寄长儿韵语 其二十九
- 送宋万中致事南归
- 题竹石送陈有戒重使关西
- 寄长儿韵语
- 邹侍讲以诗问钱检讨索菊而仆以诗并骑邀之 其一
- 寿吴孟勤先生 其一
- 次韵弘济过居庸佛院怀幼孜 其一
- 题竹赠武昌友人 其二
- 题竹送雅容老友复任湖广布政聊寓折柳之意云
- 夜宿临淮营梦种子 其一
- 送曾振新除潜江簿
- 永丰曾氏龙潭书屋
- 题萧建平扇
- 林佥宪斗山风木卷
- 题画寄远法师
- 题德贯牡丹松鹤
- 送钱侍读
- 太平圣德诗十章 其二 皇上奉圣母皇太后极天下之养爱敬之至深得欢心此圣人治道之本也为圣孝之诗第二
- 题木石小画与镛孙
- 谒宣府庙学
- 题熊尚初经历茂恩堂
- 题萧彦常竹
- 扈从巡边至宣府往还杂诗(六首)
- 题弼侄鹤
- 送杨允宽贤良省觐后南还 其六
- 九日谒陵
- 邳州城下夜雨
- 宣德丙午谒二陵 其二
- 自新河迤南道傍官宇铺舍皆一新知是府尹李庸所作赋 其二
- 胡学士山居六景 其二 墨潭秋月
- 过济宁作
- 赐游东苑诗九章 其一 斋宫
- 寄张信都督
- 早入夭寿山候陪祭长陵 其一
- 题萧德赞四时小景 其一
- 授散官 其二
- 送王原之诗 其一
- 题竹赠陈汝衡之云南佥事
- 赠金华刘实通判三首 其二
- 题竹送任敬让参议 其一
- 龙洲姚老人献山薯土瓜获受恩赏临归乞诗走笔书三绝句 其二
- 送袁忠彻少卿归四明
- 酬友人寄酒
- 邝侍郎父挽诗
- 题弼侄竹 其二
- 题梅赠萧雅容员外赴兖州知府
- 南昌罗氏仰高楼 其二
- 九日发桃源遇便风
- 送中书舍人陈彝训赴北京 其三
- 竹轩为徐以道赋
- 送孙修撰
- 滞风雨采石有怀尹自道同知 其二
-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 其五
- 送沈少卿南归 其一
- 习礼惠菊以诗谢之并邀同赏 其一
- 送黄学士还永嘉
- 寿蹇少卿 其一
- 蒋氏三径诗九章
- 题竹寄友 其二
- 金幼孚挽诗 其一
-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其一
- 约蔡尚远朱存礼蔡用严尤文度杨仲举游东山
- 戴母挽诗
- 题梅寄蒋子夔
- 题竹送康叔圭郎中之南京刑部 其一
- 承训堂诗
- 送杨允宽贤良省觐后南还 其五
- 题元端本堂所临宋徽宗芦雁图
- 书解大绅作其兄墓铭哀诗后 其一
- 题金亮伯梅花
- 清明有感
- 西畴耕读
- 绝句 其二
- 子启见和再用韵奉简时曾新市马 其一
- 题竹赠萧令复任归安 其二
- 瑞鸨诗
- 感遇答夏四秀才三首 其二
- 和萧伴读秋夜有怀雷道夫时雷从朝京
- 送黄学士还永嘉 其三
- 题竹送周蒙南归 其一
- 解筠涧先生挽诗
- 胡原节升大理乡复巡视浙江索诗赋四绝句 其一
- 送萧德通南还
- 从狩武冈和胡学士韵二首 其二
- 题卫以嘉藏盛子昭画
- 重过安山驿怀金公素
- 寄长儿韵语 其十六
- 题赵松雪画马
- 五月六日早静海迤北大雨聊可苏旱
- 题杨允嘉近画 其二
- 题何司历梅 其一
- 题蒋主善梅
- 题竹与镛孙
- 题周主事马 其二
- 题墨菊寄宗琏 其一
- 题竹赠常州知府 其二
- 寄汴中广哲佥事
- 雨中感怀
- 闻角
- 王孟宣挽诗
- 题富春柴桑二图 其一
- 寄长儿韵语 其二十七
- 送吕大理致仕兼寄王孟坚
- 题竹送任敬让参议 其二
- 梦亡妻 其一
- 赠王行敏
- 题竹
- 题竹赠士鼎南归
- 瑞星诗
- 龙洲姚老人献山薯土瓜获受恩赏临归乞诗走笔书三绝句 其一
- 寄金文鼎
- 题武昌陈氏荣寿堂 其二
- 简胡学士索木芙蓉栽 其二
- 梦觉作
- 寄胡祭酒 其一
- 萧氏石冈十景诗为省身赋 其三 青泥滩
- 题勉仁学士岁寒图
-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 其一
- 示训升侄
- 题金侍讲所藏赵仲穆画马 其三
- 送夷行伴读赴西川
- 卧病院中寄黄学士
- 送干子楫中书谢恩还新淦
- 题竹寄卢邦臣
- 舟泊匡庐次韵荅胡生
- 送王秉逊侍郎归益都
- 太平圣德诗十章 其八 太平之世生民安业皆皇仁所致是以元夕之乐万姓悉感天恩而祝愿万寿也为万寿之诗第八
- 送彭士扬归西昌 其一
- 送杨士宪之云南佥事
- 滦河道中同杨太常宣夏二员外小酌柳下观鱼 其二
- 题宾畿弟竹石图
- 西城宴集
- 萧启御史赴山东佥宪以何澄所画云山求题
- 题郭公绪画
- 送刘孝章南归
- 送杜御史山东参议
- 题仲举梅花扇面
- 题梅花赠宋洵南京户部检校
- 题竹赠钟子勤太守
- 胡祭酒宅秋菊盛开仆携酒就赏胡有诗因次其韵 其二
- 送潘景昭致仕归永嘉
- 挽刘荣甫 其三
- 题吴郎中展墓卷
- 挽余正安
- 题四皓子期子猷太白四图 其一
- 以绢问张子俊求画
- 题山水小画赠康甥归西昌
- 送曾蒙训分教弋阳
- 盘谷草堂 其三
- 简胡祭酒 其一
- 寄宗豫
- 杨学士以海棠双鹊图赠其弟归求题 其一
- 送陈正言知府归云南
- 从游西苑
- 送陈廷器通政
- 题陈宪龙
- 简谢太常索竹栽 其一
- 从军行六章 其三
- 江南行(二首)
- 题徐义副使景齐卷 其二
- 题邵武经历梁菽蒙兰 其三
- 题梅竹赠郭子成还北京 其一
-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其四
- 题梅送吴野知县 其二
- 送彭学修之兴宁知县
- 送广西佥事黄孟清
- 滁州陪猎次林光䘵韵
- 龙洲姚老人献山薯土瓜获受恩赏临归乞诗走笔书三绝句 其三
- 送胡孔时省亲丰县
-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 其六 野亭
- 题竹寄李广 其一
- 送尚书魏公致仕还乡诗
- 咏水镜同陆伯阳作
- 过习礼检讨家观菊不遇留三绝句 其三
- 题梅寄萧雅容布政 其二
- 九日度喜峰口次杨太常韵二首 其一
- 峡江留别汝敬侍郎
- 脩敬斋
- 宣德丙午谒二陵(二首)
- 送贝惟学还会稽得此字
- 题赵琬司业竹 其一
- 示鹓兄弟 其三
- 习礼见和用韵奉酬并简宗琏 其一
- 送敬侄 其二
- 送别辞
- 元宵侍宴万岁山 其四
- 夏日馆閤赋柬马学士曹侍讲
- 题画 其一
- 题畿侄孙梅
- 送杨昱归省 其二
- 题蔡骐练林先冢图
- 送尹御史
- 寄示东城诸侄 其二
- 寄长儿韵语 其九
- 题崔氏重庆堂
- 挽刘仲海 其二
- 题孝友堂
- 送乐善郎中梅
- 庆行俭初度并赠礼闱校文之行 其一
- 追赋袁氏瞻衮堂
- 寄蒋用文院判 其二
- 题辉侄兰
- 题萧婿承恕东山图
- 送进士赴南京刑部主事
- 退轩辞
- 送太守刘永之荆州
- 酬张子俊中书惠画
- 寄曾于皋 其三
- 沙城
- 盘谷草堂 其二
- 送王文英典籍致仕归金华 其三
- 元夕观灯诗 其十
- 送杨礼郎中还南京
- 题驿舟中小画
- 送吴寺丞归滁州
- 寒夕独坐乡思浩然有怀何文渊 其一
- 题倪元镇画
- 题梅送钟沔 其一
- 上清袁止安寄诗余以写竹奉酬并步来韵
- 九日陈士良宅玩菊次韵王洁斋菊有醉杨妃紫霞杯二种 其一
- 夜雨
-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其五
- 夹沟 其一
- 孝思堂为南安守作
- 题张子素梅 其二
- 清夜
- 寄长儿韵语 其十五
- 上之回
- 卧病集杜答黎信十首
- 送陈时显归南京兼简广哲 其二
- 送向诚随侍赴九宫山
- 单叶芙蓉
- 寄长儿韵语 其十一
- 挽永嘉胡处士
- 题梅赠显仁刘脩撰
- 馀姚陈处士挽诗
- 送彭毓敬
- 题刘城之梅花 其二
- 寄杨少保 其二
- 送邓指挥
- 送萧生下第南归
- 题吴中书所蓄徐御史写梅
- 题四时花鸟 其四
- 题梅赠医士萧玄立
- 题泉坡学士龙
- 题士器竹
- 题施员外画
- 晚过扬州
- 题梅赠以穰
- 题竹送彭冲还西昌 其一
- 龙马乐歌九首 其四
-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 其一 山斋
- 题竹送辉侄归宣城 其二
- 隔谷歌
- 题祝教谕梅
- 题范仲伦纪善攀桂轩
- 颜谷辞
- 题周汝清梅 其一
- 蒋隐溪挽辞 其二
- 题郑中书画像
- 送崇式贰尹后馀意未已更续绝句
- 挽竹轩刘嘉会先生
- 吴兴章郎中母挽诗 其二
- 送梁本之纳溪教谕 其二
- 寒夕独坐乡思浩然有怀何文渊 其二
- 送侄子弼赴吴江训
- 题竹赠闽士且却其绣段 其一
- 题萧贯竹
- 送陈教授归临江
- 九日过宿迁县
- 题梅送胡方大归庐陵
- 右梅竹翠鸟题弼侄飞鸣宿食四雁图 其一
- 送彝训兼问讯子勤 其一
- 连景贤脩撰南归书此识别
- 胡学士山居八景之二首竹坞云林 其二 夫容寒雪
- 送崇厚归乡 其一
- 送少师杨公归建安
- 题彭甥士淳梅花 其二
- 送郭鼎贞致仕还临江
- 谒献陵
- 送芮长史致政还乡
- 题唐临绢本兰亭后有子昂画
- 侍游西苑应制 其七
- 题梅赠王澄渊贰守 其二
- 题兰 其三
- 萧氏石冈十景诗为省身赋 其七 拜雨亭
- 送尤安礼 其二
- 过安山驿有怀蹇尚书
- 行路难
- 送佘通判 其三
- 枯木竹石为王山人题 其二
- 送萧大庆之官始兴 其一
- 送陈公馀赴高安训导兼柬本之
- 送杨翥孝廉归吴中
- 送胡士琏贵州按察使 其二
- 送梁绍辉三衢教授
- 送孙从吉主事
- 题梅送廖子谟 其二
- 鬼谷圮桥东山云房四图为金学士题 其二
- 题画 其二
- 遇山居老有感 其一
- 铜雀妓
- 寻蔡冑不见
- 挽金凤仪
- 元宵侍宴万岁山 其二
- 廖子谟县尹像赞
- 挽俞汉远诗
- 送萧雅容主事考绩之行
- 画牛 其四
- 从子鹓以其兄相之丧及妻子归故乡因示三绝句 其一
- 送杨昱归省 其一
- 萧氏石冈十景诗为省身赋 其五 长泒洲
- 挽括苍樊处士 其二
- 题岁寒三友图
- 题萧德颢扇
- 送袁止安太常受诰后还馀干 其一
- 送杨诚都事赴山西 其二
- 早过宿州
- 送凌士昌归省 其一
- 至荨麻林 其二
- 题孙给事画
- 题周主事马 其一
- 赠夏仲昭归省 其二
- 题曾仪鲤鱼
- 题竹与余存忠驿丞
- 题蒋生墨竹兼寄声吾望隐居 其二
- 自题杨园清趣示三子
- 题蒋婿重画
- 候司直不至晚发济宁
- 蜀道难
- 张缉熙监丞挽诗 其四
- 晏太守重庆堂诗
- 题陈叔起画
- 题竹与涣侄
- 赠陆伯阳 其一
- 送陈照磨赴湖广
- 从军行六章 其四
- 溧阳史侯祠庙图
- 题水仙
- 题伯牙子房子猷太白四图 其一
- 寄远法师兼柬南浦 其一
- 题竹寄彦实侄
- 题芦雁
- 从游西苑 其三
- 挽诗
- 送袁尚宝
- 武昌游道院
- 莫州同王邦彦张伯原饮道傍民家
- 授散官 其一
- 送谢宪使还广西
- 题山水赠宾畿弟南归 其二
- 题行吟泽畔图
- 右梅竹翠鸟题弼侄飞鸣宿食四雁图 其三
- 奉和澹庵少保题梅花韵 其一
- 送刘迪哲吉水训导
- 王御史竹索题
- 清平乐 其六 赐从游万岁山词
- 赠眼医张生张侍郎求赠
- 别用之后其夕闻尚留江上赋此奉柬
- 送万太守归严陵
- 题梅 其一
- 题杨学士画 其三
- 题彭甥士淳梅花 其一
- 商妇词
- 送马检讨归阆中并寄声李全太守 其三
- 题江乡归趣图 其四
- 题杨绍林竹
- 题竹送胡轸敬同
- 送中书徐舍人归省兼问讯乃父茂良
- 题江乡归趣图 其五
- 题竹寄本清良友 其一
- 题璚林积雪图送张宇初真人归龙虎山
- 暑中卧疴写怀 其二
- 金华方处士挽诗
- 送尤安礼 其五
- 曾复铉雪舫斋
- 非所秋夕寄示康甥 其二
- 题凝翠楼 其二
- 题杨学士藏陈所翁四龙图
- 题王氏水竹居 其三
- 赐游西苑同诸学士作 其四
- 还至岔道 其二
- 送陈素行
- 送魏侍郎奉使江西
- 静海县
- 时思堂 其二
- 玉楼春 大雪志喜
- 松居为馀杭詹道士作
- 行营凿井得泉
- 题墨竹寄刘子伟 其二
- 荨麻林早发
- 送田郎中还南京武库
- 题竹赠彭同知
- 钱舜举松溪待渡图为姜司谏题 其二
- 分题送史郎中代时彦学夔德遵 其二 河梁
- 奉送李丈人之宣城就养
- 鲁港
- 题竹寄友 其一
- 书周益公所题汤氏别业
- 题青山白云图赠宾畿老弟南归
- 题赵琬司业竹 其二
- 送王孝子归成都
- 题少师建安杨先生行乐图 其五
- 送周给事使西南夷
- 题竹送王时俊左迁云南 其一
- 题戴文进湘江雨意卷 其二
- 题鹡鸰图
- 盘龙晓翠诗
- 题江乡归趣图 其三
- 赠梁本之 其二
- 示表侄陈纯
- 题汤都司东皋草堂
- 送赵侍郎巡抚江西
- 斗湖道人诗
- 奉和陆伴读元日雪中早朝韵
- 自君之出矣 其二
- 题严氏光远堂
-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其四
- 雷道夫随侍朝京还见示途中诸诗辄用奉柬
- 画牛 其三
- 送熊御史归南京
- 结客少年场行
- 送刘训术归西昌
- 寄题贻厥堂 其一
- 古意答伯阳
- 画鹑 其二
- 任善得教谕于蜀辞行诗以勖之
- 送罗知州还广德
- 黄侍读家赏瑞菊
- 送孙徽州诗
- 题梅送吴野知县 其一
- 自题竹林小像
- 侍游西苑应制 其五
- 题龙泉陈知县竹 其二
- 赠陆伯阳 其二
- 题李学士竹梧 其二
- 明明处士挽诗
- 别季雅 其一
- 简胡学士索木芙蓉栽 其一
- 题李生梅花
- 侍游西苑应制 其一
- 题欧阳潘梅 其一
- 答蒋立恭
- 为行俭题五杏图赠院判蒋主善
- 题卓迪山水二幅 其二
- 彦强将归麻阳雨中见过话旧出小画求题就以识别并问讯叔毖 其二
- 画牛 其一
- 送佘通判 其二
- 题竹赠常州知府 其一
- 瑞应玄兔诗
- 题张氏秋月轩
- 题三泖归耕卷赠管时勉归吴松
- 送刘习之 其三
- 金幼孚挽诗 其二
- 送陈正伦太守考绩复任
- 追送江仲隆纪善兼寄罗思程博士 其二
- 奉天门早见后午被召至右顺门晚退口号
- 寿建安少傅 其一
- 赠傅仲礼 其一
- 挽诗 其一
- 兴济县 其一
- 赋得沧浪送陈景祺之襄阳知府
- 题梅送钟沔 其三
- 卧病集杜答黎信十首 其三
- 重寄澹庵
- 题竹与谢进士
- 晚同宗豫少保自孙庄先行诣清河途中奉寄勉仁
- 早至仪真
- 和伯阳池上梅花
- 答胡学士 其三
- 题古木竹石
- 尹道冲八十受封
- 题徐氏孝友堂 其一
- 夜宿池河梦颐庵
- 送何文渊
- 寄题贻厥堂 其二
- 具庆堂诗
- 新桥驿 其二
- 时思堂 其一
- 及期过邀朱存礼不遇用韵督之
- 乐善老友辞官南归题梅奉赠 其一
- 简胡祭酒 其三
- 题魏仲房梅
- 赠傅仲礼 其二
- 赐游西苑同诸学士作 其一
- 斋宿次韵曾学士
- 题蒋院判墨竹
- 萧氏石冈十景诗为省身赋 其四 梁家潭
- 书驿舟 其二
- 东川迎养图诗十章
- 萧子敬之官岭表以无为真人写竹求题
- 题欧阳广汤梅花
- 送吴敏德南京佥都御史
- 题画寄王行敏 其一
- 送萧仲南归吴江
- 送中书舍人陈彝训赴北京 其二
- 公安王氏慈寿堂
- 题竹酬正安友
- 鲁穆都御史挽诗 其一
- 寄宾畿老弟 其一
- 元夕观灯诗 其三
- 扈从巡边至宣府往还杂诗 其五
- 送萧雅容受诰后归省 其三
- 送刘参政赴四川诗
- 题杨宗勖所藏赵仲穆小画 其二
- 归至清河
- 题画鱼寄表弟陈孟高
- 寄萧德通兄弟 其二
- 题兰 其四
- 题访戴图
- 赐游东苑诗九章 其六 灵泉
- 挽苏检讨伯厚
- 送尤文度归吴中
- 挽李处士
-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 其四 清阴谷
- 赠本深还吉安
- 赖编脩读书庄诗 其三
- 归田趣 其三 秋渔
- 元夕观灯诗 其六
- 习礼惠菊以诗谢之并邀同赏 其二
- 送梁本之纳溪教谕 其一
- 题李处士画
- 题张子素梅 其一
- 寄长儿韵语 其三十
- 寄长儿韵语 其二
- 题陈知府竹 其二
- 题山水图
- 题畿孙孔雀牡丹
- 杨河竹枝 其二
- 寄长儿韵语 其六
- 题赵仲穆画马 其二
- 送曾仲修训导赴新淦
- 杨学士乃弟仲宜归建安以道中五景求诗赠之 其五 闽岭停骖
- 子启学士见过仆适他出不遇奉简 其一
- 寄胡若思宾客
- 题周孟德淳斋卷
- 题刘梓人竹
- 馆閤真率会诗
- 题龙士郁竹
- 题曾学士竹
- 奉敕恭谒皇太子谢恩诗
- 奉寄李丈人
- 题武昌陈氏荣寿堂 其一
- 九日怀黄学士 其一
- 送夏仲昭归省
- 题邵武经历梁菽蒙兰 其一
- 清平乐 其九 赐从游万岁山词
- 双禽图 其二
- 题谢廷循作山水 其二
- 归田趣
- 送陈时显归南京兼简广哲 其一
- 冬至早朝遇雪和胡学士韵
- 送杨昱归省 其五
- 题梅送曾训导
- 十月十六日侍从赴北京出江东门
- 右梅竹翠鸟题弼侄飞鸣宿食四雁图 其二
- 送任敬让主事省亲
- 黄氏寿谖堂诗
- 杨白花
- 送刘生
- 送卢知府归杭州
- 临川谢氏双节堂 其二
- 送王希积训导归西昌
- 过白河 其二
- 题东山洞宾 其二
- 奉和澹庵少保题梅花韵 其四
- 题五清小画 其一
- 题画赠德逊南归 其一
- 幽居二首简时彦学夔习礼 其二
- 送杨允宽贤良省觐后南还 其一
- 集句酬刘士简
- 萧氏石冈十景诗为省身赋 其九 吉祥庵
- 元夕观灯诗 其九
- 失题
- 龙马乐歌九首 其八
- 题舒有常画
- 寄思贻兄 其二
- 挽韩本常 其二
- 题蒋婿重竹 其一
- 题张子俊山水
- 喜稷将至复虑炎暑
- 湘潭王知县城南亲舍诗
- 芳树曲
- 题竹寄子谟同知
- 王孟安笔花轩 其一
- 雨晴
- 寄长儿韵语 其十九
- 奉和澹庵少保题梅花韵 其二
- 题卓迪山水二幅 其一
- 题四时花鸟 其三 桂花白头
- 送钟宏彰修撰归省兼致意彝训绍隆
- 送沈少卿南归 其二
- 送裴脩撰归侍亲
- 送郑御史赴四川
- 送黄知府还琼州 其二
- 寄昌平吴典史 其一
- 挽诗 其二
- 寄萧德迪
- 送尤文度赴贵州参议兼寄武昌故旧
- 题梅寄康仲颖 其二
- 斋宿和胡光大庶子 其一
- 题竹送张凤应县丞
- 从军行六章 其五
- 送黄知府还琼州 其三
- 同蔡骐尚远尤安礼文度朱智仲礼杨翥仲举蔡胄用严游东山得剪字
- 木兰花慢 寄寿仲亨兄
- 从游西苑 其二
- 赋得蓟门行送胡元节广东宪使
- 寄长儿韵语 其十八
- 送杨允宽贤良省觐后南还 其二
- 太常丁博士升工部员外赴南京
- 长沙三咏 其二 贾谊井
- 送元先辈归吴
- 幽居二首简时彦学夔习礼 其一
- 出关追忆晃庵
- 送士弘郎中归省 其二
- 送王原之诗 其三
- 题髑髅图
- 过漷县望都门西山
- 送钟启晦南雄训导
- 送熊昱御史
- 吴教授席上同伯阳汲井咏
- 过鹞儿岭巡检司悼萧长史 其一
- 谒长陵
- 遇山居老有感 其二
- 题鹓侄画
- 回銮
- 题竹赠萧思敬致事
- 次韵荅耐轩学士病中见寄
- 题杨允嘉近画 其一
- 挽李处士 其二
- 寄长儿韵语 其十四
- 诸公从狩龙山因登牛首山访佛窟寺胡学士有诗是日仆以病不及行想像佳游辄用次韵三首 其三
- 金幼孚挽诗 其三
- 赠族侄之勉
- 寄蒋用文院判 其一
- 题廖监正山水
- 杨学士乃弟仲宜归建安以道中五景求诗赠之 其四 鹅湖晴云
- 夜雨次韵寄蔡用严杨仲举 其二
- 吉水王氏槐阴堂 其一
- 从子鹓以其兄相之丧及妻子归故乡因示三绝句 其二
- 从游西苑 其一
- 简冀成
- 题梅 其二
- 送沈少卿南归 其三
- 唐马为士启题 其一
- 鸿胪卿杨善父挽诗 其二
- 题刘伯埙所藏云山图
- 鸿胪卿杨善父挽诗 其一
- 寄远法师兼柬南浦 其二
- 题四皓
- 题梅
- 送李员外致仕
- 题戴文进竹雪书房 其一
- 题勤司务画
- 送周参政赴福建
- 新安驿奉简蹇公及公素
- 送尤安礼 其四
- 挽翰林检讨廖敬先 其二
- 贝锦贻魏洪二侍郎
- 赠金华刘实通判三首 其三
- 题竹赠武昌友人 其一
- 岳阳楼
- 赋得花园送梁主事
- 挽颜子明 其一
- 寄何文渊
- 从军行六章 其一
- 红心驿
- 送周布政还广西
- 荆州太守刘永母挽诗 其一
- 题小画寄史志静 其二
- 朱中书为余写溪山幽趣彦鼒南还遂以赠之并题诗云
- 题竹赠人归南京
- 赐游西苑同诸学士作 其二
- 题菜
- 挽周孟简长史
- 夜雨次韵寄蔡用严杨仲举 其一
- 题玉簪
- 寄杨少保 其一
- 九日陈士良宅玩菊次韵王洁斋菊有醉杨妃紫霞杯二种 其三
- 赠金谕德从子骥 其三
- 题康氏临清楼
- 送杜宁侍讲
- 题白云山房图
- 题竹寄本清良友 其二
- 送何太守归宜阳
- 送杨宁郎中
- 寻醉翁亭故址
- 汉江夜泛
- 唐人醉归图为金学士题
- 送陈照磨赴湖广 其二
- 寄两王詹事周庶子李钱两学士黎谕德兼致谢意 其二
- 赠澹庵杨公展墓诗 其四
- 杂诗三首赠陆伯阳 其三
- 樊通政守一斋
- 早过土木
- 龙马乐歌九首 其七
- 和陆伯阳池上梅花
- 杨河竹枝 其一
- 题竹送辉侄归宣城 其一
- 题孙公器医士梅竹
- 题欧阳渤梅
- 赠梁本之 其一
- 恤旱 其二
- 宿蔡胄秀才馆中
- 题五清小画 其二
- 送陈文璧赴石首知县
- 题溧阳两王先生归荣图 其三
- 题升龙
- 题金文鼎清风楼卷 其二
- 题商颜东山二图 其一
- 有怀子启行俭时彦时勉诸君子
- 题竹送徐侍郎之南京户部并简黄少保
- 别季雅 其二
- 送许子谟博士归北京
- 赐游东苑诗九章 其二 圆亭
- 李孟昭挽诗
- 杂诗三首赠陆伯阳 其一
- 送蒋廷晖致事归临安 其二
- 送周孟简乃兄
- 寄长儿韵语 其十七
- 题松
- 秋夜长
- 送万太守还严州
- 简胡祭酒 其二
- 杨学士乃弟仲宜归建安以道中五景求诗赠之 其一 淮阴秋色
- 题王性存画
- 题梅赠刘伯埙南行 其二
- 宴杨氏南园并和 其一
- 题竹送彭佥事旒赴广东
- 吕主事泰山春云图
- 题竹赠蹇布政复任归湖广 其一
- 黎谕德以梅花索题赠乃侄归 其一
- 送周崇式贰尹赴东莞
- 惜别行送朱存礼致仕归鄱阳
- 寄远法师兼柬南浦 其三
- 清平乐 其四 赐从游万岁山词
- 子启学士见过仆适他出不遇奉简
- 题竹送民则弟南归 其三
- 吴参政挽诗
- 送龚燧宪使致仕 其二
- 挽韩本常
- 送皑上人住持建昌太平兴国寺 其二
- 萧安正赠白纻赋诗为报
- 送何孟焕检讨归会稽
- 通州 其一
- 送杨参政致仕归永嘉兼简宗豫
- 送马检讨归阆中并寄声李全太守 其二
- 南山停云张澈郎中求赋
- 题竹寄张从善 其二
- 游白云观 其二
- 送黄学士还永嘉 其四
- 题竹寄一夔
- 石宪使慈寿堂 其一
- 题菊
- 题萧德赞四时小景 其二
- 题东禅老僧所藏陈举善小景
- 题王氏水竹居 其四
- 代筇答
- 折杨柳
- 题和侄枯木竹兰图
- 送龚燧宪使致仕 其一
- 陈氏贞寿堂
- 送徐良玉侍郎复职还南京兵部
- 送刘丕武纪善致事
- 送刘宪副之四川 其一
- 归田趣 其二 夏耘
- 送张万中
- 追和周侍郎大雪赐宴诗
- 送王文英典籍致仕归金华 其四
- 己酉元夕偕行俭学夔公绪百鍊并携稻秫市中观灯遂过退庵小酌即席赋诗得谁字
- 题脊令图三首 其一
- 送罗汝敬侍郎致仕南归
- 题竹赠杨友文运副 其二
- 次韵答仲熙庶子见寄
- 到桃源黄学士舟已先在南岸不得相即相望怅然
- 送王泸渊改训导上杭
- 题画赠德逊南归 其二
- 胡学士山居六景 其一 芳洲春草
- 送杨允宽贤良省觐后南还 其三
- 正月廿九日戏简仲熙庶子三绝句时邹徙舍城东 其三
- 黎谕德以梅花索题赠乃侄归 其二
- 题梅寄傅知州
- 题高教授写竹 其一
- 吴兴章郎中母挽诗 其一
- 题山水赠宾畿弟南归 其一
- 题李学士竹梧
- 送解祯期兼忆大绅
- 题竹送杨仰谟同知 其一
- 题吉安府训导胡缙梅 其一
- 题画竹 其一
- 题山水画
- 赠夏仲昭归省 其一
- 题梅送王琼玉致仕 其一
- 张鸣玉郎中父挽诗
- 寄思贻兄 其四
- 赋得彭郎矶送王澄渊知县
- 寄李祭酒 其一
- 寿吴孟勤先生 其二
-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 其二
- 寄长儿韵语 其四
- 涿州行
- 寄李昌祺
- 仁安堂诗为任敬立赋八章
- 送王文英典籍致仕归金华 其二
- 送张宗海修撰致仕
- 寄题旴江郑氏隆寿堂
- 赠筇竹
- 蔡舍人挽诗
- 听乌轩诗为刘宗韶作
- 挽括苍樊处士 其一
- 题江乡归趣图
- 题竹寄曾东铭先生
- 送刘参议赴广东
- 题五清小画 其五
- 元宵侍宴万岁山 其一
- 赋得滕王阁送别
- 挽刘荣甫 其一
- 范增墓
- 五马朝回图为赣守题 其一
- 送陈景著编脩以母老乞近地得福州教授
- 题小画寄史志静 其一
- 挽颜子明 其三
- 过将台 其二
- 题戴文进竹雪书房 其二
-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其三
- 题菊赠鹓侄
- 君马黄
- 哭康甥孟嘉
- 题郭氏溪南斋
- 题竹送邢侍讲归无为 其二
- 送张令赴麻阳
- 次韵答邓存诚见赠
- 夹沟遇邑人问家信
- 习礼见和用韵奉酬并简宗琏
- 送恂如侍郎循拊苏淞
- 五月八日史馆困睡梦侍献陵顾问虏事觉而感赋
- 送御史方懋德还新安诗
- 送王所存会昌训导
- 题梅送民则弟南归
- 送曹都御史
- 元夕观灯诗 其四
- 送向武金吏目
- 临川吴氏慈节堂
- 题陈知府竹 其一
- 题梅与李仲贵 其二
- 次韵袁止安太常南归留别
- 侍从海子飞放应制 其二
- 题画寄思贻兄
- 小山书屋
- 发淮安
早年经历
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他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其间居住江夏的时间最长。
建文年间,明惠帝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实录》,王叔英以史才推荐杨士奇。之后,他进入翰林,充当编纂官。随后,吏部对进入史馆的文臣进行考试,吏部尚书张紞看到杨士奇的答卷后说:“这不是一个编经人的言论。”于是奏请为第一名。该授吴王府副审理,仍然供其编纂馆职位。
明成祖即位后,改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不久,进入内阁,参与负责机务。数月后,晋升为侍讲。
永乐二年,选拔宫僚,杨士奇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为官非常谨慎,回家时从不言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慎,善于对答,谈事有灼见。他人有过失,杨士奇都为之揜覆。当时广东布政使徐奇统领西南时,赠当地特产与内廷官员,有人得到馈赠名单呈上皇帝。明成祖看后其中无杨士奇名字,于是召见询问。他回答道:“徐奇当时奔赴广东的时候,群臣作诗文赠行,当时恰逢我得病未有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如果我当时无病,是否有我的名字也未知。况且赠礼都是小东西,应当没有其他意思。”明成祖于是命令烧毁了那份名单。
身处宫斗
永乐六年,明成祖北巡,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一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太子朱高炽喜欢文学,赞赏王汝玉,让他以诗法进讲。杨士奇则称:“陛下应当留意学习《六经》,空暇时候则阅读两汉时期的诏令。诗歌乃雕虫小技,不足为学。”太子表示赞同。当初朱棣起兵时候,汉王朱高煦力战有功。朱棣许诺成功后立其为太子。靖难之役结束后,却未曾立他,朱高煦于是很怨恨。朱棣又怜悯年幼的赵王朱高燧,并异常宠爱他。于是汉王、赵王联合离间太子,朱棣颇为心痛。永乐九年,明成祖回到南京,召问杨士奇太子监国的情况。他称太子孝敬,并说:“太子天资高,有过错必知,然后必改。其存有爱人之心,绝对不会辜负陛下重托。”朱棣听后大悦。永乐十一年遇到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求不要罢免朝贺,礼部侍郎仪智则持相反观点。杨士奇则引用宋仁宗故事力劝,明成祖听后遂罢免。次年,朱棣北征,杨士奇仍留任辅佐太子监国,当时朱高煦开始不断谮言太子。当朱棣北征归还后,太子迎驾迟缓,朱棣气急下把大量东宫大臣黄淮等人下狱问罪。杨士奇之后赶到,被宥免罪。之后召问太子这件事,杨士奇顿首道:“太子仍然和以前一样孝敬。凡是这些迟迎的事情,都是臣等的罪过。”朱棣听后稍微平缓。而其他重臣仍然不断上疏弹劾杨士奇不应当独宥,朱棣遂命其下锦衣卫诏狱,之后释放。
永乐十四年,朱棣返回京师,稍微听闻了汉王夺嫡的打算以及其他不轨行径,于是问蹇义这些事情。蹇义没有回答,于是问杨士奇。他对答道:“臣与蹇义都是侍奉东宫的,其他外人不敢对我俩谈论汉王的事情。但是皇帝两次派遣其就藩,都不肯赴任。现在知道陛下要迁都,马上就请留守南京。这些请陛下仔细考察他的本意。”朱棣听闻后默然不语,之后起身还宫。过了几天之后,朱棣了解了所有事情,于是削汉王的两个护卫营,并安置其到乐安。
永乐十五年,晋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任旧职。永乐十七年,改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十天后即被释放。
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当时明仁宗在内阁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老远望见杨士奇,于是对两人说:“新上任的华盖殿大学士来了,必定有正直之言,我们不妨都听下。”杨士奇进言道:“皇上两日前刚下诏减免岁供,可惜薪司又征枣八十万斤,这与前诏相矛盾吧。”明仁宗于是马上下令减免一半。当时朱棣刚驾崩,明仁宗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大臣吕震上疏请穿吉服。杨士奇则称不可,吕震随即高声厉叱杨士奇,蹇义见此,兼顾两人观点进言。次日,朱高炽仍然戴素冠穿麻衣上朝,而廷臣中只有杨士奇与英国公张辅仍然服制如初。罢朝后,明仁宗对两旁人说:“(父亲)棺木仍然在停柩,我又怎能忍心易服,杨士奇所做的是对的。”之后,晋升杨士奇为少保,与杨荣、金幼孜共赐“绳愆纠缪”银章。之后晋升少傅。
当时籓司守令进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关部门,然后每年课征马驹。杨士奇反对道:“朝廷选拔贤能授官,却用来牧马,这是重视牲畜而轻视士族,怎么能够示于后人?”仁宗则批准李庆建议,当时朝廷寂然。杨士奇再次上言力劝,仍不批准。随后,皇帝驾临思善门后,召见杨士奇说:“我怎么会真这样呢?只是听闻吕震、李庆等人不喜欢你,我担心你被孤立会被他们中伤,所以不欲因为你的话而罢此事。现在我找到方法了。”于是拿出陕西按察使陈智称“养马不便”的上疏,命其草敕执行。杨士奇随后顿首称谢。当时群臣正在朝上商议元旦事宜,吕震请求用乐,杨士奇与黄淮上疏劝阻,仁宗不听劝阻。后杨士奇再次上奏,在庭中等至晚上十点,明仁宗最后同意。一天以后,明仁宗召对杨士奇道:“吕震每次误我,如果不是你等人的进言,我早追悔莫及了。”于是下命杨士奇兼任兵部尚书,同食三份俸禄(内阁、翰林院、兵部)。杨士奇则辞去兵部尚书的俸禄。
明仁宗还在太子监国之时,即仇恨御史舒仲成,即位后欲治其罪。杨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忤旨的人都得免罪。如果要治舒仲成的罪,则当时的诏书则无信,众多大臣会因此恐惧。皇上为何不能效仿汉景帝对待卫绾呢?”仁宗于是打消此念头。当时有人称大理寺寺卿虞谦言事不密,明仁宗大怒降其一级。杨士奇为他鸣白,虞谦得以恢复原籍。之后大理寺少卿弋谦因言得罪。杨士奇称:“弋谦是应诏而陈言。如果要加其罪行,恐怕群臣自此都不再说话了。”明仁宗因此立升弋谦为副都御史,且下敕引过自咎。
当时有大臣上书歌颂太平盛世,明仁宗把其示与各位大臣,群臣皆以为然。唯独杨士奇称:“陛下虽然泽被天下,但是靖难所牵连的流徙尚未归乡,战争所导致的疮痍尚未恢复,百姓仍然为温饱担忧。应当继续休养生息数年,太平盛世才可期至。”明仁宗表示赞同,并称:“我对你们至诚,是希望匡正辅佐、纠正错误。但只有杨士奇曾经五次上书,你们等人均无一言。果真朝廷政事毫无错误?天下太平了么?”群臣听后惭愧道歉。同年四月,明仁宗赐杨士奇玺书以表彰其贤德忠贞。此后,命修《明太宗实录》,杨士奇与黄淮、金幼孜、杨溥俱充总裁官。
不久,明仁宗病重,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命杨士奇书写遗敕召太子朱瞻基到南京。
谏免兵戈
明宣宗即位后,杨士奇担任总裁修撰《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亲征平定叛乱。部队归还抵达献县单家桥时,户部侍郎陈山迎谒,并上言汉、赵二王沆瀣一气,请明宣宗乘势袭彰德(今河南安阳)逮捕赵王朱高燧。杨荣支持陈山的主张,但遭到杨士奇的反对。杨士奇称:“事情应当如实,怎么可以欺骗天地鬼神么?”杨荣厉声喊道:“你是要阻挡大计!现在逆党(朱高煦)都称赵王相谋为实,怎么说没有理由?”杨士奇说:“太宗(朱棣)有三个儿子,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不可赦免,但无罪的应当厚待,怀疑的话则防范,使其没有预谋而已。何必动辄加兵相战,伤皇祖的在天之意呢?”当时只有杨溥赞同杨士奇看法。于是杨荣率先入谏,杨士奇随后,明宣宗命皇宫侍卫不与两人入宫。之后明宣宗召见蹇义、夏原吉,两人均赞同杨士奇看法。明宣宗于是无意加罪于赵王,部队直接回京。抵达京师后,明宣宗召见杨士奇,并问其:“现在很多人都在上奏赵王事,怎么办?”他回答道:“赵王是您最亲的亲人,陛下应当保全他,不要被群臣言论所迷惑。”明宣宗称:“我想把群臣的奏折都拿给赵王看,另其自己处理如何?”他对答道:“甚好,如果能够赐一玺书更好。”于是朝廷发送玺书奏折给赵王。赵王看后大喜,哭着说:“吾生矣。”随即上书表示感谢,且献出护卫部队,言论从此停息。明宣宗从此待赵王日益亲切而轻待陈山,此外还对杨士奇说:“赵王之所以得以保全,都是您的功劳啊。”并赐金币给他。
自明成祖攻占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明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明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请许其方便。”于是明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蹇义推荐善于口辩的伏伯安。杨士奇则表示:“善于言辞的人不忠信,虽然交阯是蛮貊之邦也不可派遣。伏伯安是小人,去的话只会辱国。”明宣宗赞同其言,改派他人。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
体恤百姓
宣德五年,明宣宗奉皇太后谒陵,召见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在行殿中张太后朝见并慰劳众臣。明宣宗又对杨士奇说:“太后对我说,先帝当时在青宫,只有您敢于直言不忌,先帝能够听从,所以诸事得以不败。她又叮嘱我应当接受直言。”杨士奇对曰:“这是皇太后的盛德之言,希望陛下能够记住它。”
当时杨士奇已老有疾,上朝均迟,无法论奏。明宣宗曾微服私访,某夜访问杨士奇家。杨士奇仓猝迎接,并顿首道:“陛下怎么能以社稷宗庙之身而自轻?”明宣宗答道:“我只想和您商量事情,所以来拜访。”几日后,宫中捉获两盗且有异谋。明宣宗于是召见士奇,并称“今而后知卿之爱朕也。”当时明朝屡遭水旱灾害,明宣宗召见杨士奇讨论下诏宽恤免灾租税等事。杨士奇于是请奏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等建议,使百姓获益。过了两年后,明宣宗对杨士奇说:“体恤百姓的诏书已经下很久了,现在还有什么要体恤的呢?”他则称:“此前下诏减官田租,但户部仍然征收如旧。”明宣宗不悦称:“那现在必须执行,不遵守者依法处理。”他还请求招抚逃民,严惩贪污官吏,提举有文学、武勇才能的人,命曾经被判极刑的犯人子孙也有从官资格。此外,他还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自举荐人才(于谦、周忱、况钟等人即此时被举荐)。这些建议均得到明宣宗批准。
那个时候,明宣宗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内阁廷臣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明宣宗还模仿古代君臣豫游,每到年初,均赐百官十日假期。到西苑万岁山郊游时,诸位学士均跟从,进行赋诗赓和,明宣宗并问民间疾苦。朝议中的论奏,明宣宗均虚心倾听采纳。此外,朝廷上内阁大臣相处融洽、风气为正。明宣宗即位时,内阁臣七人中陈山、张瑛被改为其他职位,黄淮以疾致仕,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杨荣为人果毅敢为,且屡次跟随明成祖北征,熟知边疆将领与敌情事务,但颇爱接受馈遗,当时边将每年都送良马与杨荣。明宣宗知道后,问杨士奇。他则称:“杨荣通晓边疆事务,我等人不及,陛下不宜以此小错而介意。”明宣宗笑道:“杨荣曾经揭你和夏原吉的短,你为何还替他说好话?”他对答道:“希望陛下能够像容我一样容杨荣。”明宣宗于是同意。此后,话语传到杨荣,杨荣则以此愧对杨士奇,于是两人相处甚欢。明宣宗也因此对其更亲厚,前后所赐的珍果、牢醴、金绮衣、币、书器多不胜数。
由盛转衰
明宣宗驾崩后,明英宗即位,年仅九岁。军政均由张太皇太后负责,太皇太后又命所有部门议案均先经过内阁三杨的咨议后再进行裁决。三人当时亦很自信,杨士奇首推训练士卒坚守边疆,并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
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并罢免侦事校尉。又请求减免租税,并慎刑牢狱,此外严格官员考核机制。这些均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并执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均为三杨等人的功劳。正统三年,《明宣宗实录》制成,杨士奇晋少师。次年,乞求致仕,不予批准。之后明英宗下敕归省墓,不久批准归还。
当时,中官王振受宠于明英宗,渐渐干预到外廷政事,并诱导明英宗乱对大臣加罪。靖江王佐敬偷偷赠杨荣黄金,杨荣当初正在省墓,归后不知此事。王振却欲弹劾杨荣,此时杨士奇出面力解。但杨荣不久即去世,杨士奇、杨溥日益孤立。次年,明英宗大兴兵马征讨麓川,藏帑金数万。再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大并作威作福,百官若有不满均被逮捕。廷臣中人人自危,杨士奇也无法制止。
此时,杨士奇之子杨稷为人傲横,曾经因施暴杀人。之后各位御史相继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予加法,但把罪状给了杨士奇。随后有人再次告发杨稷横虐的数十件事情,杨士奇只能以老疾告辞。明英宗恐怕伤害杨士奇,下诏安慰。杨士奇感恩哭泣,不久忧虑不起。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太师,谥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