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频
- 述怀
- 送人游吴
- 春日思归
- 过长江伤贾岛
- 送友人入蜀
- 中秋对月
- 关东逢薛能
- 乐游原春望
- 黄雀行
- 题张司马别墅
-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 闻北虏入灵州二首
- 答韩中丞容不饮酒
- 句
- 寻华阳隐者
- 陕州题河上亭
- 长安即事
-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 赠长城庾将军
- 浙东献郑大夫
- 朔中即事
- 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
- 江夏春感旧
- 眉州别李使君(一作眉山留献张端公)
- 岐山逢陕下故人
- 送陆肱归吴兴
- 送友人下第归越
- 黔中酬同院韦判官
- 古意
- 秋夜对月寄凤翔范书记
- 送孙明秀才往潘州访韦卿
- 八月十五夜对月
- 及第后归
- 过巫峡
- 送友人往太原
- 旅怀
- 送裴御史赴湖南
- 送姚郜先辈赴汝州辟
- 初离黔中泊江上
- 避暑
- 送吴秘书归杭州
- 和范秘书襄阳旧游
- 自黔中东归旅次淮上
- 寄友人
- 送友人下第归宛陵
- 自遣
- 寄曹邺
- 赠同官苏明府
- 送厉图南往荆州觐伯
- 山中夜坐
- 送台州唐兴陈明府
- 夏日过友人檀溪别业
- 自江上入关
- 冬夜和范秘书宿秘省中作
- 送友人游太原
- 江上居寄山中客
- 送张郎中赴睦州
- 送鄂渚韦尚书赴镇
- 送崔侍御书记赴山北座主尚书招辟
- 入朝遇雪
- 勉力
- 郊居寄友人
- 暮秋重过山僧院
- 送新安少府
- 送人归吴
- 送姚评事
-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 黔中罢职过峡州题田使君北楼
- 江上送从兄群玉校书东游
- 宛陵东峰亭与友人话别
- 华山寻隐者
- 题荐福寺僧栖白上人院
- 游四明山刘樊二真人祠,题山下孙氏居
- 和太学赵鸿博士归蔡中
- 送寿昌曹明府
- 哭贾岛
- 送薛能赴镇徐方
- 送凤翔范书记
- 送友人陆肱往太原
- 赠李将军
- 送友人喻坦之归睦州(一作送人归新定)
- 八月上峡(一作八月峡口作)
- 送狄明府赴九江
- 陕下投姚谏议
- 富春赠孙璐
- 送友人游蜀
- 夏日盩厔郊居寄姚少府
- 送胡休处士归湘江
-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
- 送僧入天台
- 回山后寄范酂先辈
- 长安送友人东归
- 深秋过源宗上人房(房一作方丈)
- 秋日登山阁
-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
- 题栖霞寺庆上人院
- 送许棠及第归宣州
- 黔中罢职将泛江东
- 长安书事寄所知
- 酬姚覃
- 春日鄜州赠裴居言
- 送于生入蜀
- 送许棠归泾县作尉
- 友人话别
- 山居
- 寄范郎中
- 书怀
- 越中行
- 春日南游寄浙东许同年
- 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
- 临岐留别相知
- 鄂渚湖上即事
- 辞夏口崔尚书
- 送友人之扬州(一作游淮南)
- 过四皓庙
- 陕下怀归
- 送徐处士归江南
- 鄜州留别王从事
- 长安夜怀
- 冬夜山中寻友
- 送刘山人归洞庭
- 寻山
- 送元遂上人归钱唐
- 贻友人喻坦之
- 送友人往振武
- 赋得长城斑竹杖
- 送德清喻明府
- 送薛能少府任盩厔
- 送许寿下第归东山
- 冬夜酬范秘书(一作九衢春日酬范秘书)
- 送陆肱尉江夏
- 汉上送人西归
- 蜀中逢友人
- 寄范评事
- 南游过湘汉即事寄友人
- 送许浑侍御赴润州
- 喜友人厉图南及第
- 感怀献门下相公
- 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 东渭桥晚眺
- 送延陵韦少府
- 淮南送友人归沧州
- 客洛酬刘驾
- 题钓台障子
- 题阳山顾炼师草堂
- 闻金吾妓唱梁州
- 游蜀回简友人
- 赠泾州王侍御
- 夏日宿秘书姚监宅
- 过嵩阴隐者
- 留别山家
- 镜湖夜泊有怀(东晋太守马臻所筑)
- 宣州献从叔大夫
- 贺同年翰林从叔舍人知制诰
- 吴门别主人(一作吴门月夜与曹太尉话别)
- 自黔中归新安
- 奉和郑薰相公
- 及第后还家过岘岭
- 春日旅舍
- 春闺怨
- 送边将
- 太和公主还宫
- 将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
-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
- 汉上逢同年崔八
- 鄂州头陀寺上方
- 寄远
- 留题姚氏山斋
- 长安书怀投知己(一作投邢员外)
- 送姚侍御充渭北掌书记
- 长安书情投知己
- 府试丹浦非乐战
- 府试风雨闻鸡
- 府试观兰亭图
- 府试老人星见
- 省试振鹭
- 寄辛明府
- 苑中题友人林亭
- 投京兆府试官任文学先辈
- 宋少府东溪泛舟
- 长安即事(一作长安僻居酬人)
- 送友人游塞北
- 陕府上姚中丞
-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
- 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
- 送侯郎中任新定二首
- 送太学吴康仁及第南归
- 南游湘汉寄友人
- 眉州别李使君
- 冬夜山中寻友(一作僧)
- 送友人喻坦之归睦州
- 送供奉喻鍊师归天目山
- 云开见华山
-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 赠桂林友人
- 长安感怀
- 送刘山人归洞庭
- 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
- 友人话别
- 湘口送友人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姚合,因爱才惜才遂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的故事。自身原本就很有才华的姚合,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因爱惜人才而流播着一桩佳话。
睦州(今浙江建德)青年李频,长得非常清秀;他从小就非常聪敏,记忆力特强,所以很早便写得一手好诗。李频从诗友方干那里获悉,姚不仅有着不凡的诗才,而且还特为赏识别人的才华。居住在西山的李频觉得自己老住在乡下也不是久长之计,遂不远千里跑到杭州,请姚合给他的诗作出品评;李频心想,姚的评定说不准将会给自己有颗定心丸吃呢。
在杭州太守府里,李频把自己的身世向姚公简单扼要地作了介绍,然后便恭恭敬敬地把随身携带着的诗文稿呈献给他。一翻开诗文集,一首题为《湘中送友人》的七律诗,直跃入了姚公的眼帘。读罢,姚公不禁掀髯大喜道:“君有此诗才,来科考取进士,又有何困难哉!”李频一听,既惶恐又很兴奋地向姚公深表感谢,同时自谦地请姚大人多加指教。姚合点了点头,就莞尔吟起了这诗来: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好诗啊,真是好诗!”姚合自言自语道:“首联对起的作法,自从老杜以后,真正能做到如此绾合自然的已属不多见。而且此诗先写湘水连天,正为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呢!如此幽情寓思,实乃精妙之极!”李频喜上眉梢;心说,人们传说惜才爱才的姚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姚合手里拿着诗稿,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大人,小生由于一直攻读书史,尚且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更是兴奋不已地向姚大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大人垂青!”由于这首绝妙好诗所起的作用,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姚太守之所以把爱女嫁给诗人李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颇为看好李的人品,也许这才是姚出嫁爱女的主要意旨所在。事实上,此前杭州人郑巢因为颇富才华也曾得到过姚的欣赏,姚凡是外出登临游览,就时常把郑携带在身边,但郑并没有成为他的快婿。而李频后来在做官时,果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性情耿介,守正不阿,敢于抑制非法的豪强地主和胡作非为的强盗,连懿宗皇帝也很赞赏他。尤其在荒年时期,李频又敢于顶着上头压力,开仓赈济老百姓;所以在他死后,老百姓就一路扶柩痛哭着送他鹤驾道山。
临了,阿袁在此顺便提说一笔,曾任武功主簿便被世人称为姚武功的姚合,事实上,倒是他的快婿、后来比他这官衔略微大些的曾任武功令的李频却并未被世人称为李武功,这也可算是他们翁婿名头之外的颇有意思的称谓了。
按:① 鹏,一作“鹄”。② 过,平仄两读,此处因谐律关系而读仄声。
李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在任武功令时,当地强暴横行,他针对时弊,查明地方恶霸实情,陈报上司,予以严惩。适遇荒年,遂开仓赈济,并进而教育百姓开发水利,引水灌田,使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善政传闻唐室,懿宗给予嘉许,后升侍御史,调都官员外郎。乾符年间上表自荐,请任建州刺史。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从浙江衢州开山700里过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盗贼四起,县政不治,建州局势相当混乱。李频到任后,首先宣布政教条例,严肃官规,惩办盗贼,礼与法相提并行,使建州社会得以安定,民生安宁。
李频初到建州时,曾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足见李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李频死后,建州父老将他卜葬在“县之永乐洲”。又念及李频生前甚爱梨山风景,便在梨山建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象,立在庙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诗“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庙今已荒废。
李频整顿吏治,安定社会,发官仓赈济灾民,雇乡民疏通六门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调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员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频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后李频病死任内。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建梨岳庙以祀之。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归葬于永乐(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
天复年间(901~904),李频的儿子将父母棺柩运回家乡埋葬,途中遇战乱,无法运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泽的大乌洲。于是李频之后裔也就定居在光泽,今人称之为:“梨山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