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寄隐霜台客,相思粉署人。——崔子向
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皇甫曾
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郑说
散才徒仰鲍,归梦远知秦。——台上
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皎然
招摇随步锡,仿佛听行轮。——崔子向
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皇甫曾
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郑说
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崔子向
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皎然
猜你喜欢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
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
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不因居佛里,无事得相逢。名重朝端望,身高俗外踪。
机闲看净水,境寂听疏钟。宣室恩长在,知君志未从。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皇甫曾
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皎然
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郑说
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崔子向
筌忘心己默,磬发夜何其。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皇甫曾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
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
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
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
筌忘心已默,磬发夜何其。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
又名: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bìn)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在江汉就曾经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尽醉而还。
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今日相见虽然欢笑如旧,可惜人已苍老鬓发斑斑。
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8页.
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淮上有秋山:言淮上风光可恋,伸足上“不归去”之意。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由此可见诗人的剪裁功夫。
扁舟泛寒海,满目冒愁烟。感旧一腔里,徇知廿载前。
肝肠应自对,勋业竞谁传。痛把诸孤手,汍澜意不宣。
潇湘合浦在零陵,千里奔流注洞庭。三户人烟迷野黑,九疑山色渡江青。
云行岭上空朝暮,瑟鼓波中自窅冥。故国愁心遥有寄,好随明月照柴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