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地灵山秀景清虚,健羡游人兴有余。
黄叶尽时分叠嶂,白云深处见精庐。
去同灵运低前屐,同与浮丘揽右裾。
自叹尘劳羁鞅甚,林泉高趣苦相疏。
猜你喜欢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看砂奴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cù)浪,散作满河星。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参考资料:
1、田国钰等编著.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2:第47页
2、薛瑞萍,徐冬梅,邱凤莲丛书主编;邱凤莲本册主编.亲近母语日有所诵小学三年级第3版:长春出版社,2011.06:第75页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停骖古城曲,薄暮往来稀。
濑响生官舍,崖寒中客衣。
叶雕花簇簇,雷迸雪霏霏。
欲寄乡园信,黔南断雁飞。
罗浮四百峰,三万六千尺。黄龙与白水,盖美而未极。
我登华首台,穿云履危石。参差杂芳树,挺拔惟松柏。
藤蔓互交加,披草路可觅。道人导我行,杖策随所适。
但觉衣裘重,焉知林壑僻。寒岩不记名,石上字无迹。
云洞窅深幽,久视有光隙。溪水鸣潺湲,鹤唳惊魂魄。
不无杜宇悲,境幽意自怿。高下入云树,远近穷宽窄。
森列殊万状,苍翠但一色。山川有灵气,磅礴相郁积。
宜生卓荦才,欲访竟寂寂。岂宜高洁士,遁世自藏匿。
道衰贤哲退,道长小人息。影响如循环,今古无乖隔。
长叹薄言归,耿耿安可释。
不喜寻花柳,生憎泥酒杯。因君以文会,老我亦能来。
未数金钱菊,休誇蜡瓣梅。东山不到久,几度为谁开。
娇莺含得未。正眠灯风收,繁心低缀。薄晕微赪,学玉窗匀面,粉淹脂泪。
悄探芳期,先占了、沿溪桃李。无语销魂,偷折斜枝,下阶游戏。
休触蜂须飞坠。到细数圆珠,好春流水。翠沼深深,照一庭胧月,暖香吹碎。
记挽单衫,相送懒、难醒残醉。隔著重帘花下,瞢腾唤起。
莫吟青玉案,恐弊黑貂裘。国步艰难日,人间浩荡秋。
不须鸟工往,且作贾胡留。后夜回春阁,凄然一段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