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年真应老,坐断此名邱。
交障锁山定,曲溪依路流。
耸肩擎佛迹,分脚踏龙头。
形胜不可尽,平生偿一游。
猜你喜欢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yán)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bìn)边斜。
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
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
参考资料:
1、包杰.《宋词意译新探》.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54.
2、李英健,李克.《婉约词》(插图本).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249.
3、俞朝刚,周航.《全宋词精华:注释·解说·集评(五)》.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262-263.
4、徐培均.《唐宋词吟诵》.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262.
5、李振国.《宋词译评》.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500.
6、杨恩成.《宋词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41.
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从:听随,听任。向:到。
檐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鬓边斜:斜插在两鬓。
从词意看,这首词的主人公应是一位妇女。起句“人影窗纱”,点明她看见窗纱上映出人影。“是谁来折花?”她心里想,这是谁来折花呢?她没有怀疑这人会来干别的,首先想到的是来折花,则她爱花之心切,便可想而知。既然爱花,尤其爱自家的花,当然要护花而不愿让人攀折。但她转而又想,虽然不知来折花的是谁,可既来折花,想必也爱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那就“折则从他折去”吧。况且“知折去、向谁家?”如果送到爱花、惜花的人家,岂不是花得其所、花得其人了吗。上片,写发觉折花人时的思想活动。
下片承前,写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体方法。这时,女主人干脆发话了:“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她告诉折花人,靠近屋檐边的花枝最好,折时要把手伸得高些。从这番话中可知,女主人对家中的花枝多么熟悉;生怕别的花枝被损害,又是多么怜爱。及至折花人折完花即将离去时,女主人还向折花人说道:“须插向,鬓边斜。”言这些好花最适合美人插戴,“花面交相映”,方能相得益彰。只是戴的时候,要斜着插在鬓边,才更显得别有风韵。女主人交代别人如此插法,则表明她自己必然是这样插惯了的,是非常欣赏这种插法的。
这首词反映了妇女爱花、爱美的思想和表现,写得极有层次:从“见影”到“猜想”,到“发言”;女主人和折花人由对立(一防一折)到统一(女主人同意折花人折花,并告诉他什么地方花好,怎样来折,怎样去插)。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首短词中先后用了7个“折”字。其实,这是词人有意这样安排的。在中国诗歌领域的创作中,运用“重复”这一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复沓美,是屡见不鲜的。单以词而论,如王观的《卜算子》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便是明证,四句中便用了三个“春”字。
这是一首极有韵味的小令。词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的描述,反映了他的近乎童心的情趣。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下片云:“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中闲看。”两首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颇异其趣的一面:都表现了作者某种童心未泯、热爱生活的情趣,但一是单纯的旁观者,一是积极的参与者,就富有人情味一端而言,此词更能贴近生活,因而更能引人入胜。通首皆用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更使作品写得异乎寻常的生动活泼。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寸心唯自切,上国与谁期。月晦时风雨,秋深日别离。便休终未肯,已苦不能疑。独愧商山路,千年四皓祠。
书窗候曙色,纸白朝复朝。自闻雨声断,不厌日气歊。
一襟夏籁爽,万虑春冰消。空中九畹香,飘下袭桂椒。
夜堂月影清,剧谈神境超。晓辔露蹄湿,前瞻天宇昭。
灵峰存旧迹,方士构新寮。共寻幽栖胜,未计归程遥。
忽悟种植理,嘉禾生柔苗。回眸睇仙娥,示以髧髧髫。
叩头礼阿母,赐以婉婉娇。黍炊邯郸枕,树响箕山瓢。
食已问前路,征人趁良宵。此时别绪恶,风纛寸心摇。
明晨喜机动,霞晕双脸潮。梦云兰茁芽,惊见梓附桥。
先期合桐君,为子歌椒聊。登阁望芙蓉,麻烟起蒸窑。
悬知及问子,笑语谷口嚣。亲欢怡怡奉,客话款款邀。
广厦足清美,高田尚枯焦。萃翁纳沟愧,长愿阴阳调。
彼哉隔幻膜,豢养祗自骄。谁怜作苦者,尘甑午腹枵。
道眼洞一视,仁声彻层霄。脱除小窠臼,蜕壳非蝉蜩。
枫桥酒味胜官坊,随分红裙取次妆。
月照乍圆新气象,僧闲不减旧风光。
一桥地势横分水,两岸人家竞采桑。
惟有塔铃太多管,笑人来往自玎珰。
信敬谦勤德更纯,江湖风谊最相亲。
曾知九要三玄髓,岂混重泉一窖尘。
引日伤心亡我友,异时再面是他人。
山中弟子怀师德,各翦生绡暗写真。
武夷溯伊洛,源自无极翁。
壁彼漳江流,洋洋沧海通。
东莱得家传,南轩从五峰。
勿疑辙迹殊,三贤归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