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庾郎十饭九不肉,家无斗储饭不足。穷儿朝来忽乍富,墙下千罂俱有粟。
只今锦烂花争妍,想见云翻釜初熟。一饮醍醐生玉池,再饮沆瀣充朝饥。
味虽似淡中实美,暖能扶老甘归脾。黄粱岁割一万斛,谩饲谷伯如猪肥。
君不见蛾眉仙人家海涯,自种紫芋羹蹲鸱。尚说人间无此味,天酥酡固不可知。
愿借东坡玉糁句,题作此窗罂粟诗。
猜你喜欢
古有桐君住,汉时严子来。山横疑路尽,溪转若天开。
尘世不相接,海潮从此回。维舟上层巘,恋恋白云堆。
壁立千峰不可攀,悬藤垂绠到人间。僧祇茧足多年力,记室科头尽日闲。
开槛时临飞鸟背,扶筇定傍夕阳还。随缘且就支公乐,何处高风为买山。
云霄惭比翼,湖海豁遐心。一驻青丝窄,同携白玉琴。
清吟霞色烂,剧语露华侵。快意篷窗下,天池酌水沈。
西颢金方,蓐收是秉。卉木变衰,霜露凄紧。既蓘既穮,我稼我苗。
实颖告成,硕彼东郊。爰馨黍稷,殷荐上帝。于亿千年,永矢弗替。
空城晓月。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90-491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79-281
3、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257
陂:池塘。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信口:随口。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南征未厌苦关山,荔子今年已厌餐。时有野僧来献供,每烦佳士约同槃。
门前炎暑三伏旱,坐上冰霜六月寒。他日一尊须念此,中州传买半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