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奈梅花尔许愁,天寒孤倚夕阳楼。
近城鸥鹭逢人惯,肯与渔蓑共钓舟。
猜你喜欢
秾华敢争先,独立傲冰雪。故当首群芳,香色两奇绝。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mài)熟还。
日暮(mù)数峰青似染(rǎn),商人说是汝州山。
回头看巴山的道路隐没在白云里边,我寒食离开家乡麦熟才回来。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像是染过一样的山峰。听人说这就是汝州的山。
参考资料:
1、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泠印社,2001:472
2、马鑫.新编唐诗三百首:未来出版社,2006:131
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寒食:寒食节,指三月。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
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这首是一首纪行诗。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只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实则此行往返路程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诗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物。“”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调。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富有美感和新鲜感。甚至通过“数峰青似染”就展现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妙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递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绪。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奥秘。
酒熟菊还芳,花飘盏亦香。与君先一醉,举世待重阳。
风色初晴利,虫声向晚长。此时如不饮,心事亦应伤。
嘈嘈冰戛川,濊濊鱼在罧。潜逃欲无所,渔罟来闯闯。
鳞鬐见蹙迫,首尾相藉枕。猿穷不择木,鹿死不择音。
尔鱼自有神,胡不游广深。
昔我游蓬池,上有古时台。长啸入青冥,万籁参差回。
返顾大梁城,棂扉相对开。马头旦騀駊,日莫争飞埃。
汉尸既雍雎,项血复殷垓。天地无精色,日月久徘徊。
唉汝二竖子,何如酒一杯。
使者归旌近,云州去路遥。部间催枥马,关下缓星轺。
折简俱相及,披裘各见招。佳人蒙夙契,胜友得联镳。
野涸泒溪水,风深荻岸桥。荒陴依战伐,晚景媚渔樵。
渐蹴双崖底,平临万仞标。羊肠盘紫塞,鹄卵插青霄。
日暮冰霜积,年丰伏腊调。人家留戍垒,供帐设山椒。
惜别寒温略,哀时比兴饶。安危宁异想,驾驭不同条。
天眷垂西顾,民生脱大僚。翻疑开府节,只数侍中貂。
甸国奚芳蔼,江云竟寂寥。抡才喧此地,授钺忆先朝。
水旱纷犹昨,兵戈郁未销。庙谟多惨淡,公等尚风飙。
事岂和衷得,恩将使过要。舆情违坦坦,物论付嚣嚣。
半壁功谁就,诸羌衅自挑。祁连犹举火,瀚海未通潮。
治化同缘木,乘除比梦蕉。薄言秦《驷铁》,遗恨汉嫖姚。
抚迹怀难尽,更端客重邀。壶觞移短榻,棨戟壮寒宵。
地隘沾行骑,山高响丽谯。闻诗矜越绝,藉草出江瑶。
静觉微薰转,频添画烛烧。醉来吟不次,辞去卧无聊。
素志蹉跎失,朱颜积渐凋。空余餐菊蕊,悔不学松乔。
已任颠毛换,遑论髀肉消。异方甘蠖伏,吾道总萍漂。
隔屋分旗鼓,开窗逼斗杓。健儿村外宿,饥虎夜深骄。
奔陆回长驭,和羲近蓼萧。临歧愁偃蹇,后约待清韶。
执手晨光发,登车骤雪飘。他年烦太史,永纪雁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