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雁峰有高台,西望近林岭。乘閒一展眺,举步凌绝顶。
秋高灏气肃,风物渐凄冷。寒螀始发声,过雁有遗影。
惟时收穫竟,远目足驰骋。北海澄不波,西山碧逾净。
萧晨感摇落,赏玩爱清景。未结尘外游,即此足幽屏。
猜你喜欢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chóu)怅(chàng)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旧,寒磬满空林。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4页
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夕阳依旧(lěi),寒磬(qìng)满空林。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旧垒:指吴公台。垒:军事工事。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因是秋天,故云“寒磬”。寒磬:清冷的磬声。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潦倒从军何取益,东西走马暂同游。梁王旧客皆能赋,今日因何独怨秋。
海外寒云暝不开,望秋闲上夕阳台。
江流东去疑天尽,山气中浮觉雨来。
绿水平芜孤鸟下,白云空去断猿哀。
临高谩有沧洲想,愁向西风见雁回。
远山重叠故关遥,公退乘闲上丽谯。
今日登临秋思苦,雨荷风叶共萧萧。
江国家书少,秋台寒草生。
无人来远渡,尽日上高城。
落照悬渔布,孤烟起戍营。
东篱故园菊,又向酒中倾。
山川信美自愁多,岭海穷途可若何。倦客难寻越绝记,畸人但唱郢中歌。
天香不入伊蒲塞,佛水犹开优钵罗。还是浮云韬白日,凤凰台上一经过。
突兀飞楼雾里看,当年词客此盘桓。窗中二水浮天入,槛外千峰插地寒。
海峤心情饶伏枕,台垣消息几弹冠。朱弦万古重相对,转觉他时属和难。
马蹄连早暮,车尘细如雾。
谁知此路边,高阁下风驭。
颇传秋月夕,语笑联杖屦。
始知僊与人,混迹无异处。
我来想鸾鹤,稽首祈一顾。
飞僊不可见,惟与白云遇;白云如有情,傍我栏角住。
借问何山来?云惊却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