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济南旧游中,好学惟君耳。
君居面南麓,汹涌冈峦起。
我来辄解带,檐下炙背睡。
煎茶仓梨栗,看君诵书史。
君归苦仓卒,窗户日摧毁。
迁居就清旷,改筑富前址。
开畦得遗植,绕壁见题字。
云山顾依然,簿领辄随至。
思君犹未忘,满秩行自弃。
尔来钜野溢,流潦压城垒。
池塘漫不知,亭榭日倾弛。
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
别来能几何,陵谷既迁徙。
它日重相逢,衰颜应不记。
猜你喜欢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词题标明的湘东驿,在南宋时属萍乡县,即现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乡市西。当时是比较闭塞的山乡。考作者范成大一生行履,这首小令大约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调任静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为广西经略安抚使,越岁之后途径此地之时。此前几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归迁中书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着因对朝廷用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辞官引退归苏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这时接到调令,首途广西,来到了荒僻的湘东驿。旅中的孤独凄凉,难以排遣,不禁回想旧日京中故里的友人,忧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小令。
上半阕首句点明了客行所至的地点——湘东驿,“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预想、难料今日的意味,可见远迁广西本非己愿。然而“岂不归怀官有程”(陆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继续前行,进入潇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作一个公忠体国的正直官员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于朝。作者并没有交待迁官的具体始末,仅从自惊自叹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读者去联想得之。怅望苍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意识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吴故地是那样的遥远。“几时逢故人?”作者此问,充满了怀旧的情思,也反衬出客行的孤寂境况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区,但对辞乡远别的孤旅来说,一切美景均同虚设,无意观赏,这与荒凉的塞北便无区别了。下半阕首句便发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况交通阻塞、音书难通,连鸿雁的踪迹也稀少而不易见到。那么,这暮春三月,面对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岂不更令人孤苦难耐吗?通篇就这样由境触情,由情而忆,由忆而感,由感而悲,倾诉了远别的伤痛、怀旧的积郁。两阕之间,过度自然,浑然一体。语言朴素明白,毫不费解,却又含蓄曲折,意蕴深沉,称得上是洗尽铅华、反璞归真。说它道出了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是“人难言之而已易言之”,是不为过分的。
秋风百里梦姚城,无限闲愁集短檠。
零落交游怀鲍叔,逡巡书帖愧真卿。
谋身肯信贫难忍,食指其如累不轻。
见说湖南风物好,何时去买薄田耕。
东都门外乱山稠,野寺松筠一径幽。万壑峰阴连夕照,半林春雨散平畴。
莲花昔涌黄金地,贝叶今藏白玉楼。见说融师端习懒,也知中散便能留。
鸡鸣高树杪,狗吠墟里间。
家人望车徒,远客造门端。
入门问所亲,上堂叙悲欢。
行人暮饥渴,秉烛具盘餐。
明月照西户,三星烂中天。
出门践野草,白露倏已漙。
十年苦行役,兹夕方来旋。
宁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蓄水滋兰畹,开窗近竹林。
败糊黄虮閧,断简老虫侵。
酒尚欺人病,诗能对客吟。
晨昏一饮足,此外不关心。
新赐袈裟染茜红,拈花消息悟灵峰。大开海会容三教,远致嵩呼祝九重。
贝叶有书驮白马,葛藤无语问黄龙。湖船满载燕山月,归照招提万树松。
世犹存我辈,未可哭天崩。象理生乎震,河心峙以冰。
治安羿浞足,礼乐鲮鬿兴。遑恤从逢比,雨风泣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