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求一州牧,竟至无津涯。相看佩铜虎,似欲凌青霞。
分陜本相事,憩棠成棣华。优游山河胜,肯厌多风沙。
猜你喜欢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传说合浦有一株杉树,随风远向北方洛阳飞。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胡马感北风尚知嘶鸣,南冠羁居却不能回归。
目送云彩向家乡飘去,离开琴弦手指仍自挥。
秋蓬飞荡失去原住所,光阴转芳草多次芳菲。
长声叹息旅途关山月,风尘沾满天涯客子衣。
参考资料:
1、沈文凡编著.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201页
2、金性尧著;金文男编.金性尧集外文编第4卷古诗文赏析作家小传编辑手稿旧体诗金性尧著作篇目索引:中西书局,2013.08:第94页
裴尚书:裴忌,字无畏。陈宣帝时历位都官尚书。“传闻”两句:据晋刘欣期《兖州记》合浦东有一一杉树,叶落,随风入洛阳城内。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南冠:夏秋楚人之冠。后来也作为远使或囚犯的代称。
“去云”两句: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句意。
起首两句是“兴”,即唤起。合浦(今属广东)指作者流寓之地,洛阳非实指,意思是合浦之杉叶尚能遥飞到洛阳,自己却流落异域,人不如叶。诗人知道岭南的杉叶飞到洛阳是不可信的,所以用“传闻”二字;然而愿望却在挑动诗人,并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虚幻与常识的起迭,失望与希望的对流,这种心理上的矛盾在乱世尤其表现得突出,因而这两句也有它的社会内容。
“北风”两句是对“传闻”两句的曲折承接,从南与北的地理的间隔上,又暗寓着南北朝在政治上的对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诗人的迫切愿望,但国土的分裂使他无法实现这愿望,因而“南”、“北”这两个字,也成为诗人的敏感性的词眼。
前四句是诗人的独白,五、六两句才转入赠诗的对象。诗人和长安使之间应当有对话的,却以目送手挥来代替。诗人要着重表达的是离别时的情绪。这两句原是化用嵇康赠人诗的句意,但加上“徒送”的“徒”,就加强了感伤的效果。江总原来也是以使臣身分而到岭南,这时眼睁睁地望着长安使从他身边离去,自己却仍然留滞着。一去一留,其中就有多多少少要说的话,如同小河下面的潜流。
“秋蓬”句是比自己,“春草”句是说自己在客地已经度过几个春天。但春草的年年芳菲,徒然增添了自己的惆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唐代王维《送别》也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句,用意都有共通处。
末两句以关山逗客子,以月光逗风尘:明月本是普照大地的,但对诗人来说,能够让光照到的也唯有衣衫上的风尘而已。
全诗前八句用比喻,对仗也很工整,却不雕琢,这一方面固然表现出作者的才力,一方面也因作者是南朝后期的人,诗的格律正在逐渐趋向成孰稳定。
青山何赖点红尘,此语无稽更觉新。夫子不须频说梦,老生元本是痴人。
何谁不信鱼非我,道眼分明俗是真。我亦有家城郭里,闭门长坐定山春。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初翻雁背,旋催鸦翼,高树半挂微晕。销凝最是登楼意,常对乱波红蘸,远山青衬。
不管长亭歌欲断,渐照去、鞭痕将隐。想故苑、燕麦离离,满地弄金粉。
何况春游乍歇,花愁多少,只恼黄昏偏近。冷和帆落,惨连笳起,更带孤烟斜引。
误雕栏倚遍,霁色明朝也应准。无言处,望中容易,下却西墙,相思人老尽。
孤臣正泣龙髯草,游子空簪凤尾花。
醒时忙事醉时闲,随分倾杯也破颜。若使玉楼休酿酒,春风应不到人间。
大风起九峻,惨澹昭陵日。黄土閟元宫,内有龙凤质。
伊昔隋氏乱,文皇乘时出。挥剑扫浮云,有如鹰隼疾。
论功褒鄂小,造意刘裴失。惜哉更衣孽,仙李几不实。
么么崔乾祐,敢当黄衣叱。阴兵鞭石马,汗血书流溢。
茫茫升遐地,俯仰意萧瑟。何世无英卫,白头卧蓬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