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同云幕幕暗前山,急雨飕飕酿小寒。
桃花欲开尚羞涩,梅梢已老半阑珊。
话别一尊休草草,丈夫相识期岁老。
绨袍万一未忘情,春风莫惜归来早。
猜你喜欢
尝(cháng)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
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本站。
尝:曾经。闻:听见,听说。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到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很多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夺的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用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鲁仲千金耻帝秦,竟看时事化埃尘!有怀蹈海鳌梁折,无泪填河蜃气皴。
岛屿于今成粪壤,江山从此署「遗民」!棼棼玉石昆冈火,换尽红羊劫外人。
晚日登西原,劲风飘我衣。
萧萧班马鸣,野旷行人稀。
抚辔无与语,目送新鸿飞。
俗尘叹久艰,故山多蕨薇。
萧散人事忧,迢递古原行。春风日已暄,百草亦复生。
跻阁谒金像,攀云造禅扃。新景林际曙,杂花川上明。
徂岁方缅邈,陈事尚纵横。温泉有佳气,驰道指京城。
携手思故日,山河留恨情。存者邈难见,去者已冥冥。
临风一长恸,谁畏行路惊。
客中愁寂寞,大雪送君行。去路云山乱,扁舟琴剑轻。
寒风吹别酒,旧雨感离情。惆怅江干望,林烟两岸平。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驳云行雨苦无多。晴也快如梭。春思正难拘束,客愁谁为销磨。寻花觅谶,传杯托意,种种蹉跎。消息不来云锦,泪痕湿满香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