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禀性实无用,干名谬所望。中为禄仕逼,误有世俗偿。
组绶见羁縻,簿书正抢攘。语言畏时忌,谈笑忧事妨。
往者托山林,未能下羲皇。迩来失吾真,终日几发狂。
期会非本务,米盐岂大方。洒心赖篇籍,发兴依松篁。
朋友素所畏,道路阻且长。怨极倘见思,寄声慰离肠。
猜你喜欢
玉蕊琅玕树,天香知意薰。
露寒清透骨,风定远含芬。
四时冬复春,造化一机会。朔风空草木,馀蘖犹病醉。
梅花于其间,居殿复居最。三春在何许,不在粉须外。
我尝玩兹理,若决江河沛。冰壑卧寒松,雪岭立老桧。
见命谓受独,落落一二辈。有此不改节,不与世同嗜。
抱贞开化元,此花而已矣。整刷此精神,寸草亦生气。
嗟嗟迷复者,胶轕随寤寐。萌檗寻斧斤,岂知七日至。
击壤咏天根,巧历不能计。持以印梅花,无语独叹喟。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岂使谏臣终屈辱,
直疑天道恶忠良。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
谁是后来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
周衰风雅变,诗匠著禅衣。
身世閒雲片,烟霞共鹤归。
引泉凉月动,扫径落花飞。
自信干时拙,终求对掩扉。
江梅占尽江头雪。忍寒玉骨夸清绝。不似杜秋娘。婆娑秋水傍。
波光涵晚日。照影从教密。隐隐认遥黄。隔溪十里香。
重城独隐居,世人寡相识。回塘路寂寥,深径花狼籍。
西风思忽生,南泉语还忆。遥山去意长,大江归梦直。
日暮立荒原,迢迢望空碧。
落梅庭榭(xiè)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lán)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