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僧留我宿,我亦似山僧。
香茗半瓯雪,寒虀一筹冰。
廊风响黄叶,壁雨暗青灯。
参透诗三昧,何须契一乘。
猜你喜欢
世乱由来不损春,艳阳花鸟总宜人。独怜古柏无颜色,头秃空山孰与亲。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bàng)中军。
横笛惊征雁(yàn),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黄花酒:菊花酒。会:契合,相一致。昔闻:以前听说的。
霜威:威严如霜。亚相:此处指封常清。杀气:秋日肃杀之气。傍:依附。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
征雁:南飞的大雁。
荷:承受恩惠。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xiá)。
翠辇(niǎn)不来金殿闭,宫莺(yīng)衔出上阳花。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692
风丝:微风。
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自昔无家受馆餐,如今行脚不为难。身如落叶东西泊,心共浮云淡泊安。
芳草有情遮远道,麻衣无泪别江干。十年始醒溪山梦,斗觉辞君两胁寒。
寂寥玄武鸦宿柳,霜老莫愁树凝丹。放眼天边江自去,低徊无语一凭栏。
括苍云水窟,刺史神仙宅。
窈窕九折通,仿佛三山隔。
千峰郁崔嵬,一派绕清激。
境净不可唾,崖倾谁敢迫。
崇桃炫春红,积李缟夜白。
樵唱处往来,渔舠时出没。
閒招鸾凤侣,间访烟霞客。
替玉肌花貌,有水光山色。
使君玩世士,爱奇忘寝食。
不忧橐无金,自喜足有力。
欲具航海舟,从公登山屐。
早晚归去来,飘然谢朝帻。
相携筇竹上晴空,木末遥遥磴道通。铁瓮帆樯双屐下,佛狸城郭乱烟中。
运筹羽扇怀王佐,破敌长刀数霸功。事业销沈山色在,底须吾辈别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