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人风味夙相亲,骨法多奇巫峡神。何幸丹青烦右相,坐令虚室四时春。
猜你喜欢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yún)筜(dāng)竞长纤纤笋,踯(zhí)躅(zhú)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zhàng)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136
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恩波:谓帝王的恩泽。死所:死的地方。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霜毛:白发。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这一联的铺垫,下一联就容易理解。“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形成了这首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兰岩山高出西极,东南诸峰秀无敌。中有瀑流挂绝壁,建瓴直下三千尺。
僵木横溪龙偃卧,怪石夹道虎踞坐。惊风划来惨么么,万壑松声海涛播。
跻崖蹑涧俯复仰,洞府
湖干路僻无车马,葭菼苍苍凉到天。长日接䍦慵不著,草堂闲对鹭鸶眠。
拽宦鞭奴蔑贵权,当时风骨愯衣冠。及为御史声名减,岂是官高便欲安。
杨柳绿堪染,芙蓉红欲然。冥怀与谁契,俯仰共熙然。
大雅沦正音,筝琶实繁响。杜韩去千年,摇落吾安放。
涪叟差可人,风骚通肸蛮。造意追无垠,琢辞辨倔强。
伸文揉作缩,直气摧为枉。自仆宗涪公,时流颇忻向。
女复扬其波,拓兹疆宇广。大道辟榛芜,中路生罔两。
孱夫阻半途,老大迷归往。要当志千里,未宜局寻丈。
古人已茫茫,来者非吾党。并世求人难,勉旃各慨慷。
珠馆冯夷室,灵鲛信所潜。幽闲云碧牖,滉漾水精帘。
机动龙梭跃,丝萦藕淬添。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透手击吴练,凝冰笑越缣。无因听札札,空想濯纤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