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造其山,在贵之阳。二十四峰,拔地峭刚。其山维何,如彼玉苍。
宅位于离,火德之祥。南山何有,有方其岩。若堂甚夷,若门者三。
穹者圆盖,植者羽参。石像天成,匪凿匪劖。陟彼山巅,有洞益奇。
南北户通,千里頫窥。伊晋之洪,采荣于斯。丹飞井霤,木润草滋。
昔我太宗,云章下贲。于皇仁庙,奎文狎至。岩处有辉,神护孔閟。
丕昭圣朝,声化远暨。南山不骞,天子万年。南山不朽,天子万寿。
无量惟寿,与天齐久。小臣作诗,永飏于后。
猜你喜欢
南山崔崔,雄狐绥(suí)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hé)又怀止?
葛屦(jù)五两,冠緌(ruí)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yì)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jú)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鲁国大道宽阔,文姜由此嫁人。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娶妻该当如何?定要先告父母。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
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哪成。既然姻缘已结,为何由她恣纵?
参考资料: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94-195页。
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绥绥: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有荡:即荡荡,平坦状。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止:语气词,无义。曷:怎么,为什么;怀:怀念。一说来。
屦: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緌: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从:相从。
蓺:即“艺”,种植。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取:通“娶”。告:一说告于祖庙。鞫:穷,放任无束。
析薪:砍柴。匪:通“非”。克:能、成功。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作者开篇描写雄狐对伴侣的渴望,用意在于影射齐襄公对文姜的觊觎之心。作者以南山和雄狐起兴,展示出一种高远深邃的画面:山高树茂,急切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不仅把诗的背景拉得极其宏大,让人感到诗作肯定包含丰富的所指,又将齐襄公渴切的思想状态描摹殆尽,让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章末,又用反问进行了讽刺:“既然已经出嫁了,为什么还对那段私情念念不忘呢?”即是在问文姜,也是在问齐襄公,一箭双雕,意味深长。
第二章还是诉说前事,但在表达上更进一步。作者影射齐襄公和文姜乱伦的无耻行为时,从寻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借以说明世人都各有明确的配偶,所指明确而又表达隐晦,既达到讽刺对象的效果,又显得不露端倪一后半部分与第一章相似,使情感力度得到更深一步加强。
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发表对鲁桓公的议论:作者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针砭实际,说明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放任她回娘家私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被搁浅、践踏,显得庸弱无能,文姜的无视礼法、胡作非为也跃然于纸上。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钝碧顽青几万秋,直无天地始应休。莫嫌尘土佯遮面,能向楼台强出头。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假饶不是神仙骨,终抱琴书向此游。
路入青山几万重,前山行尽路还通。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
霏霏南山来,此意足怡悦。昏旦气候间,棂疏互明灭。
南山有古柏,高出青云端。根固叶自茂,何惧霜雪寒。
幸无大匠知,免被斧斤残。华屋有时倾,栋梁难独完。
不如守本性,凌寒寿千年。
寿岳名标自古今,万年松矮翠成阴。
东篱采菊悠然见,珍重渊明眼有筋。
南山积雪处,晦涩无枝条。怪鸟群飞来,缘石为一巢。
日莫不窥陇,相向饥无聊。小儿乘其敝,奋爪掀团茅。
一攫不能尽,零落飞鸣交。顾念形与足,瑰玮殊鹪鹩。
彼民岂能识,畜之徒供嘲。坐令摧翮庸,不然充君庖。
哀哉惜俦侣,一一丰肌销。
列巘争奇出,胜形羡此山。东流千涧汇,南望一屏环。
雄作江城镇,初分岭海关。峰头凝紫气,支策愿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