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覆地云为簇,填空浪作堆。昂昂天上坐,虺虺石中雷。
澒洞千沤发,喧豗百蛰开。白鸥底心性,玉羽自毰毸。
猜你喜欢
云屋互出没,风扇自阖开。孤舟系桑本,一曲并岩隈。
翠甲连筐载,赪鳞贯柳来。殷勤慰牢落,为覆掌中杯。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zì)嬉(xī)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涌金门:西湖地名。小瀛州:西湖中小岛。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楼”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楼”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风攲乌帽送轻寒,雨点春衫作碎斑。小吏知人当著句,先安笔砚对溪山。
直钩追古道,方凿背时风。得不坐三黜,曾何衔五穷。
物情难复获,天理窒斯通。李绛鹗书里,能无孟李同。
已判身世斜阳外,虚空又留尘影。幻相犹存,凡胎易换,寂寞枯僧禅定。
西风梦醒。问抱树何心,鬓凋青镜。尚有螳螂,夜深偷上翠梧等。
前缘还恋瘦柳,懒凉斜曳处,无限凄哽。翳叶辞柯,焦桐写韵,药里谁疗诗病。
清霜自惊。算羽化疑仙,旧愁都屏。冷眼冰蚕,怨丝抛未肯。
花木楼台锦不如,关门下瞰更凌虚。
他时老子如相过,认取东来青犊车。
十五谁家女,新妆照水明。采菱不愁暮,入浦月初生。
两桨摇月明,风吹浪花起。惊起双鸳鸯,飞过野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