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呼邻贳酒酒如冰,以酒攻愁愁有城。醉舞不须看短舞,神清便觉映肤清。
猜你喜欢
天南云破玉绳横,上有蟾蜍云外明。共把一杯怀少雁,新诗深悉未归情。
珍重江南庾子山,诗名晚岁满江关。应须剩读书千卷,始在班扬伯仲间。
蹑石扪萝一径通,凭阑极目思无穷。川明竹树萧疏外,人语烟云杳霭中。
风月五湖西子舸,楼台千古梵王宫。艰难隐遁寻幽憩,晤语无人忆赞公。
欲别更淹留,摇摇江上舟。片时杯共把,千里影孤投。
行子若蓬转,居人惟梦求。宜看恋国水,不作背乡流。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juàn)樱桃花。
鸣鸠(jiū)乳燕春欲晚,杖藜(lí)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chè)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yáng)雨幸无愆(qiān),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fú)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似小竹,开红白或杂色小花,供观赏。游丝:春天在空中飘动的由蜘蛛等所吐的细丝。俗称“天丝。”罥:挂。
乳燕:雏燕。一说正在哺育雏燕的母燕。
龟坼:田地干裂。滋:长。
穷巷:陋巷。
旸:日出,晴。愆:差错。三农:指平地、山地、泽地的农民。一说指春、夏、秋三个农时。晏食:安食。无旱无涝,故安。
土亢:土地干燥坚硬。
莩:麻的种子。藜:一种草,嫩叶可食。荆、益:荆州和益州。在今西湖、四川一带。方用兵:正在打仗。
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
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情的严重,田家父老的忧虑凸现无遗。下面四联写诗人内心的触动及深深叹息。诗人既为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岁岁劳作的悲苦命运而感叹,更为官府的剥削压榨,使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和损害的现象愤懑不已,揭示出农民辛勤劳动反而日益贫困的真正原因并非只是天灾所致,而在于统治者的残酷盘剥,笔锋直指封建统治者及不合理的制度。尾两联又回到眼前现状的描写:土地干旱无法耕种,人们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饥,而清兵又要从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向云南发兵进攻,人们在遭受灾荒的侵害、官府剥削压榨的同时,还要蒙受战乱的痛苦。
此诗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和生活处境寄予了深深的关切同情,对腐败统治阶级及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极富战斗性和认识价值。
岩石著幼舆,风月思玄度。
老子放浪心,常恐迫迟暮。
安得世外人,握手相与语。
吾宗甫里公,奇辞赋渔具。
高风邈不嗣,徒有吟讽苦。
霜风吹短衣,何山不堪住?
沛宫一曲大风歌,谁识尊前感慨多。拔木扬沙濉水上,大风中有汉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