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雪青天映日红,楼台高下玉山中。盘蔬晓送冰丝脆,钗杏春生蜡带融。
北斗龙杓回后夜,东皇鸾辂驾灵风。何如得接云霄上,一看烟花绕禁宫。
猜你喜欢
十年落魄老燕京,蹀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据《唐会要》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丝。这是多么蛮横无理!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袭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见多么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先“画龙”后“点睛”,是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写蚕子细小,继写无桑叶可采,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这些描写,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丰富,暗示性很强,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蚕细”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无桑叶,蚕子可能会饿死;即使蚕子成活下来,但距离吐丝、结茧的日子还很远。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这期间,不知采桑女还要花费多少艰难辛苦的劳动。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卜的时候,里胥就上门催逼。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诗语言质朴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青鸦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字,用拟人手法当即就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
将才君自有,儒术众谁如。廷对诸生策,家传孺子书。
百蛮麾下出,两浙闽中居。故事单醪在,流言二卵虚。
名应铜柱上,身是玉关馀。拊髀方今日,君恩未可疏。
大隐休夸浑俗尘,由来空谷有幽人。
只无忧患催垂白,何必功名挂汗青。
我已退非金马客,君宜上应少微星。
卜邻有意诛茅切,竹杖交头到梦屏。
草堂旧在吴江上,江水江花照眼明。久客归来浑似梦,比邻相见不知名。
莼香笠泽思张翰,瓜熟青门忆邵平。一夜西风吹白发,挑灯因自赋秋声。
火云六月腾赤霄,人间大地皆炎歊。连峰飞鸟不容越,君行别我如旋飙。
知君久作家林别,堂上双亲鬓成雪。九重诏许暂承欢,千里驰驱不知热。
我家桑梓旧连阴,夙昔交情最独深。十载同吟泮池水,有时共醉东溪林。
青霄高步君先着,愧我年来尚萧索。离别长怀夜月吟,故情不道秋云薄。
君自长才意气豪,桂林先得一枝高。玉堂天上魁黄甲,金马门中赐锦袍。
伊予蹇劣知何用,也学云霄逐鹓凤。积水长天恨远心,青山故国悬空梦。
玉堂相见即成欢,却念人生会合难。更无儿女分离态,但作家林醉里看。
桑颖骚骚麦又萎,雪花如碗雨如丝。
老天只解苦黔首,快活贵人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