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咸阳西距玉门关,万里征人惮往还。此别尊前须尽醉,相逢俱是鬓毛斑。
猜你喜欢
人人肠断渭城歌,谁独持竿面碧波。可是无情如木石,祇应此地别离多。
一杯送别古阳关,关外千重万叠山。试问青青渭城柳,不知眼见几人还。
系马停车待酒阑,骊驹歌断不成欢。凭谁说与图中客,水远山长行路难。
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
莫忧持橐(tuó)晚,姑记乞(qǐ)身归。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东阁:指丞相府,时秦桧任丞相。北扉:指学士院。
持橐:即“持橐簪笔”,指近臣在皇帝左右以备顾问,或有所记事,故持袋备笔。
此诗作于升之宫学秩满之时,在绍兴二十一、二年间,时陆游居山阴。
钱仲联详注仲高身世,大略云:仲高,陆游从兄陆升之也。绍兴十八年(戊辰)进士,其人阿附秦桧,谄事桧党两浙转运使兼临安知府曹泳。泳为政凶酷,缙绅畏之如鬼蜮。时升之为右通直郎,与右承务郎李孟坚亲善。孟坚之父光私撰国史,语涉朝政,或多讪谤褒贬。孟坚以秘事告之,升之发之以告泳,泳检举於朝,光故得罪。後桧死,泳被贬窜新州,升之坐为秦党亦被黜。“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一句,深有规劝之意。
此诗直白无碍,意思不必过多解释,仲高时往投丞相秦桧门下,故陆游在此诗中予以规儆。“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道义是不分古今的,但凡稍有智识、操守的人都应遵守,然而功名却很难说了。当逢有道之世,求取功名而不悖于道义,或说功名与道义体现为一致性时,自当努力追取。这正是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思想。历数中国古代士人,但凡事业有成者莫不类此,国旺家兴,名垂后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统实现。但这样的世道,泱泱中华、上下五千载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多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遭逢乱世,帝王昏聩、奸佞当道,功名与道义则体现为对立的关系,这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则是一种常态。士人往往有两类选择:一是舍道义而就功名。陆仲高年轻时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绍兴二十年(1150),陆仲高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之后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仲高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显然这样的一种选择很为时人所不耻,陆游在此诗中也正是劝他不如请求退职。另一种选择是坚决维护道义,至少是维护心中的道义原则。
管城封已失,少室价难高。
外作萧嵩表,中惭去病鏖。
纵横才适用,脱略已陈劳。
自分当频弃,毋庸谓不遭。
昆嵛山迎蓬莱廓。连接蓬莱云脚。异景蓬莱辉霍。霞变蓬莱鹤。
金风吹转蓬莱阁。自有蓬莱丹药。仙子蓬莱真乐。不负蓬莱约。
江国柳虽尽,将及梅花新。路远即逢雪,天寒别有春。
高牙纷海幕,长剑著孤身。乞取封书去,难辞旧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