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诏跸承冬令,郊几闢狞场。
钩陈来作卫,袀服正腾装。
表野千旌合,舒围万骑张。
清尘风效职,捧辔日呈祥。
宝畤遥惊翟,天弧即射狼。
林空平陆险,云断见鹰扬。
猛圈聊夸汉,恩罗遂祝汤。
数功浮白饮,均惠割鲜尝。
别苑黄山外,仙城北斗傍。
辅臣忠力盛,馀思满雕章。
猜你喜欢
芝廛松坞富烟霞,更接西台御史家。
借问贤人何日聚,定知郎宿映台华。
水竹郊园占洛畿,私书素友约忘机。
公今已为苍生出,虽有云山那得归。
胡床稳坐已通津,何处更寻不二门。
八苦起时全体现,不知谁解报深恩,
直钩不钓鱼,方轨不炙毂。即物具通识,遇合以我卜。
往蹇悔乃迟,慎始保初服。因不失其亲,乖或承大僇。
独怜可宗者,如玉嗟碌碌。所以独行士,果哉委沟渎。
沟渎良亦宜,亲老缺饘粥。礼食权重轻,回面聊自鬻。
呼则应马牛,与不耻嘑蹴。准古奉檄欢,斯意可歌哭。
自从秦汉来,阡陌开井牧。士鲜禄代耕,求饱难半菽。
况士贱且多,夜光混鱼目。习轻厌众嚣,奚辨鹄与鹜。
只尺蔽奇士,泥涂困匍匐。文也少孤贫,此味尝最熟。
君况嗟我同,感我额频蹙。恭闻下明诏,遗书采幽谷。
经术首所崇,激劝醒迷复。君子应时须,学也中有禄。
不干亦不矫,吾道惟自淑。方今岁将周,梅蕊巳簇簇。
春江待君归,天上舟行速。
丹青有神艺,周郎独能兼。
图画绝世人,真态不可添。
却怜如画者,相与落谁手。
想像犹可言,雨重烟笼柳。
曾闻半偈雪山中,贝叶翻时理尽通。般若恒添持戒力,
落叉谁算念经功。云间晓月应难染,海上虚舟自信风。
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áo)戴雪山龙起蛰(zhé),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huán)青滴,一杼(zhù)霞绡(xiāo)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来就像是神龟驮负的雪山,又像是蛰伏的巨龙从梦中惊起,疾风掀起海水像竖起的墙壁。
远处几点青山像美人头上的鬟髻,弥漫着雾气青翠欲滴。一抹红霞如同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汹涌的潮水迸溅的湿意。天边白鸟分明帆樯直立,入夜后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
参考资料: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266-267页
2、江天主编.《中国才子文化集成第2卷唐诗、宋词》.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891页
蛰:潜伏。快:有痛快爽快意。
红湿:晚霞红如彩绡,疑为织女机柕所成。白鸟:白色羽毛的鸟。这里当是水鸟,鸥鹭之类。“明边”,指天边帆影与红霞白鸟相映而言。
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
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指的是潮水未来,风平浪静的观感。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两句,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天边的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好的绡纱,带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临近黄昏,白鸥上下翻飞,其侧则帆影矗立,说明鸥鸟逐船而飞。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身临其境一般。
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观看一部拍摄生动的影片,有特写的连缀,又有场景的高迅切换,令人不由不如临其境一样。因为词人又是一位画家,故能做到“以画为词”。尤其是“隔江闻夜笛”一句,余韵无穷,似断犹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