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边杨柳翠萦回,柳外人家罨画开。一夜东风花落尽,千年华表鹤归来。
暮云山出远浮黛,春雨水添浓泼醅。莫舣扁舟访陈迹,白头怀抱易生哀。
猜你喜欢
短棹轻蓑汎汎舟,满江烟雨雪初收。天旋岸转疑行马,心旷神閒愧野鸥。
云抹山腰凝暮霭,浪添沙觜漾春流。不知何处归帆急,远挂潇湘一段愁。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香刹中天起,宸游满路辉。乘龙太子去,驾象法王归。
殿饰金人影,窗摇玉女扉。稍迷新草木,遍识旧庭闱。
水入禅心定,云从宝思飞。欲知皇劫远,初拂六铢衣。
列馆成恬旷,垂轩坐息机。
未须人境远,已觉世尘违。
筠密秋生院,花残日背扉。
谁将示冲漠,予意正忘归。
杜鹃声里,吊河山、尚有凄凉残碣。六百年来多少事,日夜江潮呜咽。
草冷银凫,风嘶石马,血裹忠魂碧。西风吹老,南枝几树松柏。
堪叹三字冤沉,英雄事去,又见金瓯缺。回首荒烟陵寝路,山鬼秋原夜泣。
泪洒神州,心伤南渡,遗恨黄龙月。椒浆重奠,乱山催下斜日。
秋涛常记犯灵胥,季子双髦尚髧如。
薄饭不为明日计,短檠相对十年余。
嗟予久合堕鬼录,怜汝犹能读父书。
西望牛头渺天际,永怀吾祖起家初。
三代日以远,至治不可追。我尝读前史,抚卷心伤悲。
炎刘崇伯术,李唐竟沦夷。女祸世所耻,和蕃人共嗤。
逮兹赵宋氏,兵力苦不支。委靡不复振,甘为异国欺。
明明我皇祖,仗钺驱熊貔。一怒九围定,百世今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