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成苍狗不成衣,添出峰峦一段奇。云去云来山自若,笑它前日作霖时。
猜你喜欢
策蹇来投止,荒庐绕棘丛。看人惟野彘,撼壁有狂风。
痁鬼村村聚,牂羊户户同。救灾长吏职,无术起哀鸿。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河水南来绕郡城,银刀空复炫衙兵。
交情旧许鸡为具,客信那知鹊妄鸣。
为妇迟留应未怪,还家仓卒定何营。
不关秦女筝声怨,自趁招贤浚上旌。
君马黄,我马白,共拂巾车朝禁阙。一朝君马生光辉,渭桥金市驰如飞。
翠丝作辔玉为勒,刍豆盈筐秋正肥。吁嗟我马徒神骨,缓辔周行思湔沷。
西风一夜冻霜华,厩上空馀乾苜蓿。
由来六月息天池,何异幽栖桂水湄。正字却缘知世早,移文翻讶出山迟。
梦馀翠羽花千树,题到龙公玉几枝。无那相思隔云末,美人南国妒娥眉。
瀑流千尺射巃嵷,严壑幽深隐绿茸。日踏披云台上路,满山开遍杜鹃红。
高士祠中曾小住,扪萝日上妙高台。白云无尽先生去,洞口云飞我又来。
仙馆清斋读道书,黄庭写罢證真如。放生记辍周颙馔,池上云泉看巨鱼。
三湖院外步长堤,堤下三湖印月低。西北月同南月影,證从指月夜提携。
暮霞天角正红酣,渺渺飞鸣雁两三。
万里中原消息断,赖能带得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