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雨过畦蔬绿渐匀,呼童小摘慰情亲。个中滋味如谙得,不是寻常肉食人。
猜你喜欢
西风吹动锦斓斑,晓起窥园露未乾。三日宿酲醒不得,正思风味到辛盘。
过灵香一炷,燕馆清虚,晚窗风细。雨入园林,荡凝烟摇曳。天上春融,暖移残腊,早信音来至。宫粉龙香,一时撚入,江梅轻蕊。人在瑶山,九仙书府,静与义皇,澹然相对。锦琴无声,鼓一轩和气。丹枝高枝,旧香芬馥,惹赐袍春翠。再揖文章,声名定与,渊云相继。
江山如画,茅檐(yán)低厦,妇蚕缫(sāo)婢织红奴耕(gēng)稼(jià)。务桑麻,捕鱼虾。渔樵(qiáo)见了无别话,三国鼎(dǐng)分牛继马。兴,休羡他。亡,休羡他。
江山像图画一样美丽,几间低矮的茅屋,妇女在养蚕缫丝,婢女在纺织缝纫,家奴在耕种庄稼。操持桑麻,捕捉鱼虾,渔民樵夫相见没有别的话,随便讲讲三国鼎立、分分合合,管他谁胜谁负。兴旺了,不用羡慕他;衰亡了,也不必怜惜他。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山坡羊·江山如
蚕缫:养蚕与抽收茧丝。织红:纺织与缝纫刺绣。耕稼:耕田与播种谷物。务:经营。桑麻:农作物的泛称。牛继马:晋朝司马氏开国初,西柳谷出土一石,上有图画及“牛继马后”的谶语。这里借指历史上王朝的更迭与嬗变。
马致远在《哨遍》套数中说:“有一片冻不死衣,有一口饿不死食,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争似田园拂袖归。”又在《四块玉·叹世》中写道:“佐国心,孥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可见元代归田隐居的文人,生活条件未必优裕,得免饥馁已属满足。而贯云石《水仙子·田家》四首,一首写到“布袍草履耐风寒,茅舍疏篱三两间”,另一首却说是“田翁无梦到长安,婢织奴耕仅我闲”。看来元散曲铺张归隐后“田家乐”的种种富足,既是出于愤世嫉俗的需要,也不无画饼充饥的理想意味。本曲自然也不能免俗。
作品的序络十分明晰。从“江山如画”的大背景叙出住所,再写住所中成员的日常劳作,“耕稼”引出“桑麻”,“鱼虾”引出“渔樵”——列叙生活的家常。有奴有婢,丰衣足食,符合“闲适”题材散曲的模式。独具一格的是下半的结尾。“三国鼎分牛继马”是豪辣老到的俊语。在一连串不动声色的平静叙述中,忽来此奇兀一句,顿生倔强之文气,既展现了主人的避世身份,也使隐藏在隐居生活背后的感慨牢骚之情跃然跳出。于闲适的表象下不时伺机喷发出愤世的岩浆,是元散曲这类隐世题材作品常用的模式,有力地证明了它们其实是“叹世”、“警世”之作的一种变相。
江河清兴渺无边,又睹新诗忆故园。仙爪虽欣搔痒背,布音还愧过雷门。
祇闻松石誇朋旧,应免纷华遗子孙。何日幅巾陪燕坐,共将风月快吟魂。
百战关河血未乾,汉家宗社要重安。当时尽著羊裘去,谁向云台画里看。
古刹何年建,苔荒磴道斜。双峰出霄汉,一室贮烟霞。
石气瘦崖树,泉香流涧花。山僧忘梵诵,云卧冷袈裟。
刺史天开卷暝云,凛姿如玉照人明。蓬莱地近异尘世,箕颍风高凝古情。
度外峻超千文俗,春来又劝一年耕。屏藩王室皆同姓,况是金瓯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