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吴水为州,西山兹独秀。上有百岁松,下有千尺溜。
况当泉石间,野花乱如绣。顿足忘仆劳,长歌发余陋。
沈沈范公祠,肃肃香火旧。碑犹巩洛时,寺当风雨后。
乌乎一代尊,庙食今谁守。寂寞壮士怀,松风动清昼。
猜你喜欢
久厌城居适野情,搘筇蹑屐傍山行。
人间多少险巇路,纵是天平还不平。
天平合在名山志,山下祠堂更有名。何地定藏司马史,此胸谁负范公兵。
高屏落日云霞乱,杂树交花鸟雀争。要上龙门发长啸,世人无耳著鸾声。
天平山上先贤祠,万石林立留人衣。祠前草木合恭敬,况是古荆连理枝。
黄莺高下引空曲,翠壁往复工蔽亏。当头忽见太湖白,春风渺渺无津涯。
万物天地间,或有奇胜跡。
见赏能几人,不止今与昔。
吴门多好山,天平为峻极。
旦暮常白云,表里皆珍石。
烟岚十里光,松桂四时色。
我因一纵游,烦襟为开释。
感古怀君子,翻然长太息。
乐天赏云泉,诗章何历历。
垂今数百年,继者漠然寂。
间遇希文来,双旌守乡国。
行春三镶原,吟哦尽所得。
子美天与才,寻幽多采摭。
赋百五十言,平地黄金掷。
三贤固有名,山亦资辉赫。
此去还几年,不逢好事客。
十年不到天平寺,云白秋清山更奇。落木声中森万笏,古台高处有穹碑。
鸣钟未入支郎院,下马先瞻范相祠。祠下云泉流不住,悠悠千古动遐思。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lán)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
参考资料:
1、周啸天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3-64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1
绝:断。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起强调别情沉重的那一面,似乎更合情理,此即所谓藕断丝连。“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那种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袖拂”。
末尾三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可有多种解会。可作顺承看,女主人公既在“凭阑”,不免由望情人的去路而引起神伤,“人去也”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另一种是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腾挪,近乎小山词所谓“从别后,忆相逢”(晏几道《鹧鸪天》)的写法。两种解读都可以,就造就了作品的多义性和启发性,体现了作品之妙。
兄弟相逢在浙西,问家言客思依依。
已难与汝凄凉别,终不教吾独自归。
流落异乡成老貌,别来无处寄寒衣。
死生今日心方稳,消息相传总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