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游子归心切,提壶看落红。告天天不语,愁杀白头翁。
猜你喜欢
采苓(líng)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wěi)言,苟亦无信。舍旃(zhān)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fēng)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
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9-241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41-143
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为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舍旃: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胡:何,什么。
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
葑: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从:听从。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此诗三章,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因为这世道很复杂,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之事不绝如缕。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琪树吹香荡夕晖,华簪人对雪霏霏。汉宫新火初传烛,楚女行云乍湿衣。
一片花疑蝴蝶化,满枝春想玉钗肥。娥眉不用梨园曲,唱彻瑶台醉未归。
梵宇依山郭,秋閒更一登。菩提千劫树,贝叶几传灯。
流水涵真性,浓阴快曲肱。自藏衣钵后,七祖是何僧。
得个黄牛学种田,盖间茅屋傍林泉。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閒中过几年。
诎道诎身俱是辱,爱诗爱酒总名仙。世间百物还须买,不信青山也要钱。
开元天子骑龙马,来往骊山及太平。华萼楼中张五幄,集贤殿里校群经。
不疑野鹿衔花卧,却跨青骡首蜀行。治乱有机如反手,请观臣结颂中兴。
玉树瑶山画里看,乾坤不似酒壶宽。醉来草圣三千纸,漫使人惊索幼安。
江北流民七十口,三十馀年在江表。朋凶结恶四百馀,白刃差差历村保。
崩腾所向如投空,白昼攫金都市中。顷由南昌入丰邑,反赂守者为先容。
长官坐堂寇入室,妻子莫逃况金帛。岂无乡民敢相敌,长官一挥翻辟易。
临江贰守廉且武,手缚其渠散其伍。岂惟乡民得按堵,邻境闻之皆鼓舞。
其渠在狱伍四归,天府上功民俗熙。乃知一念敬厥职,万事至难皆可为。
人民社稷我所有,安得坐视如鸡狗。人在鸡狗犹爱之,民社岂在鸡狗后,请君看取临江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