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洞门春霭蔽深松,飞磴缠空转石峰。猛虎踞崖如出柙,断螭蟠顶讶悬钟。
金城绛阙应无处,翠壁丹书尚有踪。天下名区皆一到,此山殊不厌来重。
猜你喜欢
萦纡鸟道入云松,下数湖南百二峰。岩犬吠人时出树,山僧迎客自鸣钟。
凌飙陟险真扶病,异日探奇是旧踪。欲扣灵关问丹诀,春风萝薜隔重重。
偶寻春寺入层峰,曾到浑疑是梦中。飞鸟去边悬栈道,冯夷宿处有幽宫。
溪云晚度千岩雨,海月凉飘万里风。夜拥苍崖卧丹洞,山中亦自有王公。
一卧禅房隔岁心,五峰烟月听猿吟。蜚湍映树悬苍玉,蠹粉吹香落细金。
翠壁年多霜藓合,石床春尽雨花深。胜游过眼俱陈迹,珍重新题满竹林。
我生南北本殊津,邂逅相逢若聚苹。
故纳破愁成一笑,应怜对影只三人。
居嫌人邑犹分袂,醉觉同心只异身。
送客溪边一惆怅,新欢过眼又前尘。
陇西苍巘结巢高,本为无人识翠毛。
今日笼中强言语,乞归天外啄含桃。
占得文房一丈强,地幽虽夏亦清凉。瓶花误倒水侵案,书叶乱掀风满床。
薜长密藤遮半壁,桐分疏影出低墙。客来莫道无祗待,只啜茶瓯却味长。
蜀(shǔ)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jiè)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四川的人来到江南,会把江南的风光牢牢记在心里。四川和江南的风景有很多相似处,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现在我和去年一起游玩的朋友,又来到了西湖边上。要尽情的饮酒,应好好看看彼此,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参考资料:
1、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4
2、王水照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3、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94-196
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藉:坐卧其上。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吴山”,借指杭州,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景说。“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诗笔,尽情地歌颂和描绘美丽的西湖风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因此,词人说他“长忆吴山好”,完全是出于真诚,虽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叙“自京口还钱塘道中”一语说得很清楚,当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杭州)也就形同归蜀,与上文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过片承上“归去”句,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大自然美景,这是富有诗意的赏心乐事。妙在词人不作平平叙写,而是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迭印”在一起,这就平添了诗的意蕴。两句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篇末两句进而想象共饮的情景,要友人在宴会上仔细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颜变得衰老了。这两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数月未归的经历,流露出岁月流逝、羁旅劳苦的感慨。出语坦率而略带诙谐,这是真挚的友情一种自然的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