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地机藏一束书,几回欲授又踌躇。汉家四百年天下,都在鸡声未唱初。
猜你喜欢
画楼侧畔,试与君、管领南枝风物。影浸西湖清浅水,旁倚云崖烟壁。艾纳全披,檀心俱露,一片前村雪。碧松修竹,岁寒真是三杰。长向酒欲冰时,魁英相放,不待阳和发。一任无情风又雨,毕竟香难灭。幻玉精神,添酥标致,羞上箫箫发。脆圆可爱,更看春二三月。
孔明天下士,当年卧南阳。
一室傥已足,未害志四方。
盘斋诚有余,辗转意味长。
攒书以为娱,殖兰以为芳。
四友置左右,圣贤味中央。
要为陋巷回,抑作干禄张。
何当膏吾车,相从以徜徉。
玩水看山偶独来,西风重历旧楼台。光阴一纪如旋毂,又听晨钟动老怀。
灵均忠愤不能平,写尽芳兰杜若情。底事楚烟湘雨外,梅花不肯与骚盟。
庭无十步广,有竹才百个。
子时哦其间,宾友或来和。
琴壶置於傍,图籍亦在左。
谁怜修修影,只畏寒日过。
谁怜青青枝,下有暗叶堕。
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
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剉。
持以报主人,此兴不可破。
一番行路一番愁,还自儿时到白头。
路不唤君君自去,为谁著急不归休。
落梅庭榭(xiè)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lán)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