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径崎岖紫翠连,白云深处是壶天。
客来无物供吟笑,旋摘新茶煮石泉。
猜你喜欢
一片芙蓉绣玉鞍,千秋人指紫骝看。是谁策拥天衢上,冀野群空万骥寒。
鹄雏二三月,毛羽如长离。为感姑恩养,徬徨不忍飞。
高楼漠漠东风尘,花须落溪生绿云。
艳歌美酒消好春,千金难解青娥颦。
燕莺语言凤凰意,画空不成天似水。
潮红晕脸浓蛾低,门前采蘩春正迟。
尽日青山里,渔樵侣亦稀。云光随去马,树色上征衣。
远水含秋落,平畦带雨肥。乡园经岁别,到此欲忘归。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秋来相顾尚飘蓬(péng),未就丹砂愧(kuì)葛(ɡ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bá)扈(hù)为谁雄。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参考资料: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40-242页。
飘蓬: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未就:没有成功。丹砂,即朱砂。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夕阳王谢宅。对草树荒寒,亭台欹侧。乌衣旧时客。渺双飞万里,水云宽窄。东风羽翅,也迷却、当时巷陌。向寻常百姓人家,孤负几回春色。凄恻。人空不见。画栋栖香,绣帘窥额。云儿雾隔。锦书至付谁拆。刘郎只见惯,金陵兴废,赠得行人鬓白。又争如复到玄都,兔葵燕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