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物互轇轕,探探无停悰。我心念何为,淡然惟抱冲。
鉴明止水静,云敛青山空。始知造化枢,乃在渊默中。
猜你喜欢
庄生守宇泰,老氏念无为。惟应屏物累,可与悟玄机。
狂流射波澜,世路多险巇。此心方寂如,安能为变移。
斋心遁喧俗,一室绝垢氛。寥寥天宇空,镜览万化源。
芳林谢春花,空山变浮云。理胜亦有时,于兹可忘言。
潜虚念无事,幽斋闭空林。超然燕坐间,孰识静者心。
悠悠尘虑忘,悄悄天籁沉。良斯守玄默,何必丘中琴。
又名: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xǐng)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bì)鹈(tí)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qì)寒光生铁衣。
在沙漠上风一吹,看那沙尘满天飞旋,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吧。
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天到来,但由于遍地风沙,不见青草,纵有春天到来,一切没有变化,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
在破讷沙漠上大雁正在飞翔,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
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12
沙旋移:沙尘飞旋,沙丘移动。不省:谓未见过。
莫言:不要说。一作“无端”。塞北:指长城以北,泛指中国北边地区。到:一作“色”。总有:虽然有;即使有。总,通“纵”。
沙头:沙漠上。鸊鹈泉:泉水名。唐时在丰州西受降城北(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
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碛: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第一首诗是用诗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亲历的一场沙尘暴。首句“眼见风来沙旋移”,高屋建瓴,气势逼人,仅一个“旋”字,足见风沙来势之猛烈。正因为有了这样震撼人心的亲历,诗人才会有“经年不省草生时”的联想,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但是,诗人襟怀博大,生性乐观,接下两句,诗意为之一转:“”这两句用以退为进的笔法,表现塞北终年无春的特征。
第二首诗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这两句与卢纶《塞下曲六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异曲。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惧同工;“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两者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这第二首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清人吴乔曾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围炉诗话》)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的特长。
三十年前记此过,皆春亭下驻行窝。十千一斗金盘露,二八双鬟玉树歌。
自昔琼花埋后土,至今荆棘卧铜驼。江都门外王孙草,怨入东风绿更多。
孙郎萧洒逼人衣,咫尺尘埃隔蕙帷。陋巷有时过佛刹,谈经还共惜秋晖。
百年空果冥中谢,一寸灵珠象外归。久矣此情人不谕,援毫聊复为君挥。
树滋林借润,客断屋添幽。穿榻有寒色,空阶无夜愁。
微怀生物喜,久慰望霖忧。多少离居者,斜风江上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