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盛典行长乐,秋光溢寿樽。后仪崇太姒,帝服见曾孙。
遥想重闱集,咸推六殿恩。欢声开九秩,诞节照乾坤。
猜你喜欢
南渡衣冠近百年,四朝安稳在吴天。斯民何幸归仁寿,咸戴慈仪五福全。
山光如淀(diàn),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xiāo)面。
叩(kòu)逋(bū)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远山一片青翠,湖面就如白娟般光洁,每走一步都都如同一幅山水画。
去寻访林逋的梅花仙鹤,再去苏堤游玩。把西湖美景都游个遍。明月高高升起天色已晚,回路还远也都不去管它。
向前行水和船儿啊不要转头,对着如此美景,酒可不要斟浅了。
本站。
淀:青黑色染料。练:白色丝娟。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
逋仙: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性孤高自好,终生不仕,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赏梅养鹤,也不婚娶,人称他“梅妻鹤子”。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山,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归。坡仙:指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诗人。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夹堤广植柳桃。人称苏堤。
乐事难并,少年常恨春宵短。万花丛畔。只恐金杯浅。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频相劝。且闻强健。莫厌花经眼。
夜梦方疑信,晨兴报溘亡。穷途谁我重,交谊独君长。
风雅坛空在,烟霞愿未偿。他时听玉笛,何忍赋山阳。
花鸭无泥滓(zǐ),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花鸭身上清净无泥,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花鸭啊,你没觉到群心在忌妒么?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主人用稻粱喂养你,留心啊,千万不要先出声。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8
2、杜甫著.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3:158-159
3、李谊.杜甫草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51
花鸭:水禽。泥滓:泥渣。阶前:一作“中庭”。
牵:惹得。
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沾:沾受恩惠。先鸣:比喻直言。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从诗题上看,这首诗似乎吟咏的是一只毛色不纯的鸭,但读罢全诗,就会明白这猜测是错误的。“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诗人明白提醒读者,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不染泥滓,而且步态从容不迫。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众鸭竞食,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举止显得与众不同,花鸭不与众鸭争食,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并招来不测之灾。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毛色不杂,只有“黑”“白”二色,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它正象征着花鸭,甚至也是诗人那“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可见“花鸭”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诗人注意、得到诗人赞赏的。这句诗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别玩味,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体会到这一点,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才不会感到突然。
“”前一句仍是叙写,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不觉”二字,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或者竟是满不在乎。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诗人由己及鸭,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诗人动了感情,撇开鸭与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实际上,“不觉”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联系后一句“休牵众眼惊”的明劝,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警觉”“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尾联“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是进一层劝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那样会触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杜甫这里的“莫先鸣”,其精义就是要处于“鸣”与不“先鸣”之间,不能不鸣,也不能先鸣。杜甫丢掉谏官,缘于先鸣。以后流离陇蜀,依人为生,不鸣则无从致“稻粱”;当然更不能先鸣,一旦先鸣,既沾之“稻粱”又会失去。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读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
新诗滚滚江流东,一泻东里谁能穷。
平生清峭不近俗,雪山突兀江头峰。
相逢一笑莫相避,自古高人苦难致。
涪翁骨冷唤不醒,且向新诗求笔势。
君於涪翁真后身,有同次律前身僧。
语言直下见理窟,何须辛苦从张凭。
对君令我思秋菊,三月褒山如一宿。
君看玉局感秋吟,叹息流光岂予独。
祖道东关外,于今已十年。
未知何日是,还向此亭旋。
鸟语云根落,桃花岭上妍。
深惭频作客,乡国眼空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