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云洞边流水声,春风桃李鸟和鸣。客来扫塔无馀事,一宿僧房诗思生。
猜你喜欢
阴液沦山颠,天匠凿其腹。喷薄涌飞泉,散落珠百斛。
幽人时一来,但爱消烦溽。何当作膏雨,万里蒙霢霂。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suō),白首蹉(cuō)跎(tuó),失志困衡窝。有声名谁识廉颇(pō)?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搓着自己的手掌,一遍遍将宝剑研磨,自古以来世上的大丈夫实在太多。而如今不少人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满头银发,真是虚度光阴,怀才不遇,困茅屋窝。可叹有谁赏识廉颇的名声,有谁去用萧何的才学。急急忙忙逃至到海边,隐居深山去吧。在这世道,平地里也会生起风波。
参考资料: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228页
剑频磨:喻胸怀壮志,准备大显身手。青镜摩挲:言对镜自照,白发欺人。青镜,青铜镜。摩挲,抚摩。蹉跎:虚度光阴。衡窝:隐者居住的简陋房屋。廉颇:战国时赵国的良将。萧何:汉高祖的开国元勋。山阿:大的山谷。今日个:今天。个:语助词。风波:借指仕途的凶险。
《柳营曲·叹世》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意。在元代,许多文人胸怀大志,但结果只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纵使才高如萧何,声名如廉颇,也得不到赏识重用,还不如赶快去往海滨山里,做一个快活渔樵,又何苦在这险恶的世道上,无端惹风波。以辛辣之笔,抨击统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们非逃即隐的黑暗现实。此作言词简短,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风格苍劲奔放。
此曲子以时间顺序先写青年时期摩拳擦掌,频磨剑锋,希望以后能出人头地,自古而来,胸怀负的男儿比比皆是。接下来写自己求仕未遂,到头来却落得抚摸铜镜,叹息白发如雪、岁月蹉跎,潦倒困顿在穷街陋室。又以廉颇和萧何的典故寄遇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说自己有廉颇一般的威名却无人赏识,有如萧何一样的博学却不得任用。而那些已经蒽名就的天下莘莘才士们,都争先恐后地逃往了海滨,归隐了山河,只因为仕途险恶,每每平地上便掀起了风波。
曲文的起首两句,塑造了诗人早年壮志满怀、意气风发的昂扬形象。再加上“古来丈夫天下多”,自许男儿、不甘人后的气概更是呼之欲出。然而紧接着的三句现实情状,却是一落千丈,“勋业频看镜”,“白发千茎雪”,这两句杜诗恰可作为此情此景的传神写照。这种大起大落,便带出了全曲的怨意;而前时的“古来丈夫天下多”,也就为将一己的哀伤扩展到“叹世”的主题作了铺垫。
七、八两句,慨叹入仕的艰难,为“失志困衡窝”的起由作了注脚。廉颇是七国争雄时代赵国的名将,《史记》载他“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获罪奔魏,时赵王数困于秦兵,想重新起召,廉颇也壮心不已,在赵王使者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却不料因使者“一饭三遗矢”的谗言,终遭摒弃。萧何则以广有才学著称于史,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这正是贤愚不分、英雄失路的不合理情状的典型概括。
并未停留在怀才不遇的感慨上,又进一步触及了元代仕途的险恶,“廉颇”、“萧何”们“白首蹉跎”不算,还要逃海滨、隐山阿,而且是“忙忙”兼“急急”,逃隐唯恐不及。为什么呢?原来是“今日个,平地起风波”,灾祸大难随时都会临头。这就暴露出官场倾轧、伴君如伴虎等等的政治黑暗。这三句从入仕的艰难直接跳入入仕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的自嘲自解,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进退失路的绝望。
此曲子夹叙夹议,艺术地概括了元代社会尤为严重的扼杀人才的弊政,以及官场的险恶难测,风格精警,把宦沉浮、仕途凶险刻画得十分深刻形象,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名士天涯盛,襄阳耆旧稀。风尘双鬓短,心事十年违。
酒对深镫酌,垆当冻雪围。无端悲喜集,明日送君归。
忆昔青龙在戊辰,马蹄同踏杏园春。
归田令尹空书晋,执戟郎君尽美新。
万事不醒中酒圣,一贫无奈讼钱神。
相逢莫效穷途泣,自古求仁要得仁。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粉红轻浅靓妆新,和露和烟别近邻。
万一有情应有恨,一年荣落两家春。
壮怀落落叹浮沉,激楚凄凉寄托深。百折难回名士志,半生工写美人心。
绿波春水江郎赋,香草幽兰楚客吟。莫怪新诗同敝帚,天涯能得几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