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道在行藏自古艰,为贫偶出未能还。
一从举手遮西日,已恐移文在北山。
身入微官韁锁里,心惭大隐市朝间。
浮云富贵非吾事,便有功名亦等闲。
猜你喜欢
空传狸骨与鹅群,惟有关西笔可珍。
镵刻所存犹劲健,欧虞信是捧心人。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试探平生囊底智,却来沧海觅移情。风涛世外才难尽,雪月樽前醉易成。
乘兴岂知千里远,弃官才信一身轻。芙蓉城是游仙地,作主何须让曼卿。
高卧云烟外,幽居静者心。门庭新种竹,桃李旧成林。
窗户泉声入,池塘柳色深。松花多醴酒,终日会知音。
将去洛南宰,日闻庭下松。
乱山归四隐,旧墅隔三峰。
狭谷车能入,春林雨易逢。
地多椒与漆,货必厚於农。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diàn),射虏(lǔ)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jiē)高庙自藏弓。
栖(qī)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三殿:指朝廷。两宫:指被金所俘的徽宗、钦宗二帝。
高庙:指赵构。庙号高宗,故称。
栖霞岭:在杭州西湖滨,岳坟所在地。诸陵:指南宋六个皇帝的陵墓。在今浙江绍兴东三十六里之宝山(又名攒宫山)。
这首《吊岳王墓》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说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
首联“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第一句是写景,岳飞惨死于奸佞之手,墓边的大树为其所感,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这是全诗中唯一写到诗人所见的岳飞墓的,尽管只此一句,却是极传神之处。关于树枝南指,读者应以审美的目光借助想象去观照这一非现实却超越了现实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是感动人心的,它寄托了诗人强烈的爱憎之情。接下去“十年遗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凉之笔。高启于岳飞墓前,望着树枝南指的大树,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无限悲愤,见于笔端。
第三、四句“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官”,从文字上看,意思是说朝廷已经岳飞下了班师的命令,而韩世忠仍然投书斥军,表达其恢复之决心。诗人在这里是以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这一联是对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正直敢谏的朱云,另一个是被诬灭族的英雄韩信。在这一联中;诗人由岳飞被害想到朱云请上方宝剑铲除佞臣,想到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每忆”两字,表露了对忠臣被杀的无限遗恨以及对这一事件的关心和哀叹,而“空嗟”两字,则表达了对杀害岳飞的高宗的愤慨。这一联诗人的想象纵横驰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悲哀和感伤。
末联“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诗人在岳飞墓前回首北望,只有茫茫白露,不见远方宋代诸帝王的陵墓。这两句看上去极白,但却写得空灵婉曲,含而不露。既然“回首”又“不见诸陵”,那么要把不见之物——诸墓陵——写出来的原因就是诗人于栖霞岭上凭吊岳飞墓时,自然联想到了它——诸陵——这里像征着宋代王朝。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诗人到此只是哀悼那时惨死的英杰,而对那个朝代,那个朝代的君王则毫无怀念。这一联是全诗的诗眼,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怀念之情和对南宋王朝杀害岳飞的痛恨。诗人伫立于岳飞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这姜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强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少陵有句皆忧国,陶令无诗不说归。常恨两翁埋槁壤,顿惊双璧堕穷扉。
风催锦里花枝少,草长江南豆叶稀。自古高才多寂寞,遗编读尽泪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