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系马松根倦欲休,入门解逅得诗流。
暑天客里难行路,莫雨山间便觉秋。
共对青灯谭世事,惜无斗酒破牢愁。
黄花可摘吾当返,肯过桃溪一醉不。
猜你喜欢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níng)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月夜抚琴,明月映照下紫色衣袖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拂动,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
如泣如诉的琴声达到顶点时戛然而止,真是在这无声之中蕴含着绵绵的深情。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乐妓大多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闇:àn,黯淡)三字,已能使读者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正是《琵琶行》中“冰泉冷涩弦疑绝,凌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
但值得读者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像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貌。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无端风雨路漫漫,合作重阳一日寒。酒带儒酸休怪吏,花含客泪欲辞官。
蛩声强聒江城晚,雁影横沈塔水宽。閒就竹床成一梦,小儿偷为整颓冠。
远忆长安道,华灯正陆离。云霞千蜃结,山嶂六鳌移。
玉佩邀春早,铜壶听夜迟。即今天禄畔,太乙傍谁嬉。
湖山西郭外,一往一为情。
日夕看佳气,云霞不断生。
野烟随径合,渔火隔溪明。
渡口迎归处,犹能认棹声。
薄宦虚名岂所誇,千金归去旧生涯。百龄慈氏颜犹渥,三任仙郎鬓未华。
雁信巳传芳字锦,鹊声应傍小窗纱。后园春色浓如酒,明日输君即到家。
迢迢秋夜长,青灯半明灭。
栖鹊绕疏枝,湿萤依腐叶。
谷虚振幽响,室静生虚白。
数声谁家笛,吹堕西窗月。
平生有壮志,不解儿女悲。兹晨出门去,忽复伤乖离。
所思别双亲,万里将远违。再拜辞膝下,涕泪交两颐。
去冬在京国,父书累见贻。为言老母病,衰羸殆难支。
念汝久不见,日夕长相思。感此发深叹,傍偟若无依。
恨不生羽翮,清风度郊圻。诘朝抗短疏,顿首叩皇扉。
陈乞暂归省,以慰臣母慈。圣王敦孝理,优诏特许归。
悯臣恳悃意,更赐驿传驰。圣恩诚浩荡,已志尚惊疑。
归来入里门,问讯从邻儿。答云近平复,踊跃喜无涯。
升堂展家庆,小试斑斓衣。童稚尽惊喜,欢声溢庭闱。
亲颜倍欣怿,顾问来何时。江湖多险艰,道路邈逶迤。
况兹雪霜候,恐复伤汝肌。起谢幸无恙,祗惭归省迟。
一荷父母庇,再荷明主知。剪烛坐深夜,开筵泛琼卮。
偕我弟与兄,献寿语嬉嬉。以兹晨夕间,定省得暂施。
于焉洽欢庆,庶用伸我私。岁序忽云改,东风振芳菲。
韶光不相待,王事有程期。促装复载道,欲去不忍辞。
亲故强我别,何堪共凄其。人生穹壤间,出处须合宜。
退当竭营养,进当思有为。我情两难即,徘徊欲何之。
浩歌向空碧,引睇浮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