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贵一鼎味,谓尝须过食。功名万钧器,负趋少量力。
不胜苦尔体,不厌伤尔臆。谁能达涯涘,百动靡一息。
古人去我远,独公抱清识。进退处以道,始终完无隙。
车马切严召,江湖正遥忆。贤达事如此,贪懦犹且惑。
是岂时俗知,聱牙相缄嘿。
猜你喜欢
宏才高望出簪裾,尤向持平意豁如。辇毂声名三辅最,西南恩惠十年馀。
诸公每恨归朝晚,美职行闻半道除。今日老成应不次,中台烦剧在刑书。
绣衣三峡始归来,孤迹青天道上回。牛马经年驰使檄,云霓终日望行台。
鹓鸿去势看千里,桃李遗芳占一栽。都邑群公如见问,漳滨衰病已难材。
体质娟娟静,花纹细细装。翠筠初得试新忙。睡起鬓云撩乱、趣泉汤。多病心常捧,新词字带香。管教涂泽到云窗。办下谢君言语、巧如簧。
人行冥昧中,遇坎辄自省。
闻是微妙音,安得忘所警。
君正忙时我正闲,思君乘兴出青山。倚楼怀抱都倾尽,却驾柴车破雨还。
当年只自守空帷(wéi),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qú)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hān)。
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70-471
只自:徒自,徒然。空帷:空屋。帷,一作“闺”。关山:关隘山岭。
乡书:家信。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攀:攀折。清阁:指官署。芙蕖:荷花的别名。傍:临近。
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其一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却发觉两人仍分隔两地,处在别离之中。上句写宿志兼点处境,下句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传》),这首诗更表现出其情真意切。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
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其二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用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典。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诗的个性就在于此,作品的可贵也在于此。
拂袖归来日,柴门稚子迎。
贫甘守藜藿,名不愧公卿。
宝剑空藏匣,良弨惜解檠。
中兴谁草诏,君盍在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