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地阳初动,披衣起拥炉。门前初去马,窗外渐啼乌。
云色呈金未,梅梢破玉无。焚香待天晓,点易自研朱。
猜你喜欢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jiā)六琯(guǎn)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fù)掌中杯。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本站。
五纹:指五色彩线。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
腊:腊月。
云物:景物。乡国:家乡。覆:倾,倒。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连年至日多暄暖,不似今年暖更饶。脉脉水泉元自动,微微云物向人遥。
即防腊意传梅蕊,更遣风光媚柳条。便可抽身解簪组,且谋春事件渔樵。
阆苑梦回时,窗外数声啼鸟。觉我床前天气,便清明多少。诗人门户约花开,宿蝶误飞了。一段山青水绿,作洞庭春晓。
诗书曾伴夜灯红,胶漆心情老少同。万里云霄齐骥足,一坛童冠坐春风。
卢床清梦腾腾醒,孔眼浮云色色空。生寄死归何足惜,束刍来置写情衷。
客怪村翁老犹健,我知造物有乘除。
曾看鲸海鹏天了,岂比蜂窝蚁垤如。
旧敬尊公维北斗,今为后学指南车。
此生只合熏班马,掩鼻人间等鲍鱼。
曾侯为生廉易足,天与一居山绕屋。看山有味聊与娱,嚼蜡无情本非欲。
子建波澜今尚存,断弦那用鸾胶续。会当踏月夜相过,曳我江心旧桃竹。
耳底泉声,眼前山色。檐头雨滴,篱畔黄华。嗈嗈新雁唳南云,片片亭梧红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