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破除网纪事虚空,可恨萧家一老翁。
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
猜你喜欢
眼见台城作劫灰,一声荷荷可怜哉。
梵王岂是无甘露,不为君王致蜜来。
仕宦接王杨,诸公叹老苍。门生多紫禁,子舍屡黄堂。
自得垂车乐,谁传却老方。桃花千树满,空忆旧刘郎。
根移少日便花开,数子殷勤手自培。更剪素衣成鹤氅,王恭定向雪中来。
幽庄白昼静,居人寡来往。高树落疏阴,深泉生逸响。
抱忡惜景光,微吟答清赏。因之怀远人,怅然起遐想。
秀丽风华四体宜,悲庵于此见天资。料应怕近江湖气,故以妍柔写魏碑。
清秋有馀(yú)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yíng)。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tīng)。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
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溪亭:临溪水的亭子。
汀:水边平地,小洲
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溪亭,指临溪水的亭子。唐张祜《题上饶亭》诗:“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宋李清照《如梦令》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半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月上高树,周围一片冷清幽寂。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正说明他感慨至深。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我约月槎客,去向月宫游。试辨月中物,山河之倒影,大树之阎浮。
羿妻不死到今几甲子,山夷海突还纪宫中筹。吾闻九州之外更九州,君房曼倩不能周。
岂无汤桀与轩尤,迭蛮迭触寻戈矛,久安长治安得万岁而千秋。
君不见沙丘鲍、乌江猴,白门兔、荆州牛,锦绷老羯、金床小蠕,邗沟又筑汪芒丘。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胡能生许愁。采石袍,赤壁舟。
古人不与今月在,古月还为今人留,呼酒重登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