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枝春信到孤山,冰雪肌肤不觉寒。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猜你喜欢
小朵遥岑隔翠漪,背笼衣袖立多时。暗香浮处催诗句,落叶昏黄分外奇。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zhú)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0
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这样写就使以后的用典不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顺理成章。次句“黄花笑逐臣”,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笑”,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盛开时的美艳的容颜。“逐臣”,追随诗人。这是说菊花开得到处都是,无论诗人到了哪里,都能看到喷吐异香的黄花,同样,诗人无论到了哪里,都有朵朵怒绽的黄花向他微笑。在登龙山之际,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三、四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饮美酒赏黄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体现出饮酒赏花的乐趣,表现出诗人放旷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陶然共忘机”,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描绘。可见,后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而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龙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飘逸风度的典型体现,历来文人多爱诵之。李白在这里以孟嘉自比,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风流之作,同时也有其现实遭际的感慨在。
忆坐诗坛棹酒船,花枝旖旎月婵娟。一从凫舄朝天去,月夕花朝两惘然。
白昼日黄天欲浮,燕城三月似高秋。涛生宫掖沙惊树,花覆苑墙春隐楼。
朝马不嘶金勒断,塞鸿无路到关愁。却思丰沛有遗恨,猛士彫残蔓草稠。
乱曰:刍狗万物兮,天地不仁。体止而用无穷兮,播生者于迷津。
有形而致用者之谓器,无形而用道者之谓神。背昭昭而起见兮,聚墨墨而生身。
犯有形而遗大观兮,动细习于游尘。彼至人而神凝兮,同予梦而先觉。
顾天下孰不学兮,乃会归于无学。予心之不能忘兮,将波流风靡而奈何,唯镇之以无名之朴。
避时多喜葺居成,七字君题万象清。开户晓云连地白,
访人秋月满山明。庭前树瘦霜来影,洞口泉喷雨后声。
有景供吟且如此,算来何必躁于名。
惟天莽苍苍,乃立此门阙。山本如城高,剖凿中断裂。
两峰竞秀倚,千古势相戛。大江方南来,逼束不得泄。
潴为无底深,散作万顷阔。想当割据时,闭固孰敢发。
夕阳坐荒亭,诗思摹峭拔。清晨放舟出,回首见呀豁。
西梁尚局促,壮观心颇阔。安得呼化工,努力更一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