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臣将众心笺天公,一月不改东北风。酸澌射人痛两瞳,零乱百物纷蓬蓬。
炊烟作难幸出囱,涕泪满面嘻何从。苇窗楮帐羞无功,禽鸟素少并绝踪。
鲲溟竭石海气通,宁或鼓
猜你喜欢
西风云战急,杀气横干戈。
有客怀乡坐,无邻送酒过。
布袍欣豫暖,冻笔苦新呵。
墨诉玄冥后,天涯征戍多。
山束溪流窄迳迂,眼前景物入诗无。
田中蝌蚪古文字,柳下舂鉏新画图。
巨室储茶供客贩,小旗夸酒诱人沽。
行行不记几多里,回首林端日又晡。
入林看碚礧,春至定无赊。何时一可见,更得似梅花。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
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
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卧病》)
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陷贼寄故人》)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寄房明府》,
以上俱见《吟窗杂录》
西北尘游倦,东南野兴深。
帐空惭鹤怨,山暝忆猨吟。
大士真交臂,连篇契夙心。
会须携蜡屐,云峤陟千寻。
自怜畴昔抱痴顽,不惯黄埃日跨鞍。
荒径露霑旗尾润,幽窗尘锁笔头乾。
半林残照人烟晚,一笛秋风雁影寒。
还有田园得归去,谁能俯首缚微官。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dī)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参考资料:
1、章楚藩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212-214
草满花堤:此处倒装,即花草满堤。
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柳阴: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此诗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同时描绘了儿童牧牛与牛吃草的动态画面,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全诗远景写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写人,工笔勾勒,细致入微。诗中浸润着古典的静穆与纯净。
此诗语言浅显易懂。首句写得平易,“晴明风日雨干时”,点明一个大晴天,雨后初晴之日,阳光透亮,风儿流畅,地面的积水正被阳光蒸发,被风儿吹干。一雨一晴,风调雨顺,又是农业生产的好时光。全句展示出的大自然不是死寂的,而是流动的。“草满花堤水满溪”,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这样的“花堤”,正是放牛的好去处啊。
于是,诗人的眼睛发现了“童子柳阴眠正着”,童子在柳树的浓荫下酣睡。在诗的节奏上,第三句是个顿挫。前两句写的是自然界景物,都充满生气和动态,到了最有生命力的人(又是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呼呼大睡,一动不动。轻快的诗歌节奏在这里仿佛停了下来,放慢了速度。然而,情绪上的顿挫,是为了推出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童子的牛在哪儿呢?牛儿吃着吃着,已经挪到了柳阴的西边去了。因为牧童的安然静止睡眠,使牛儿得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悠然地动着。画面因牛的活动,又活动起来。这样一静一动,和谐自然。这里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