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qǐ)窗前,寒梅著(zhuó)花未?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参考资料:
1、马松原.唐诗宋词元曲:线装书局,2010年
来日:来的时候。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著花未:开花没有。著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译文
注释
来日:来的时候。
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王维在孟津住了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1、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黄河小浪底文化丛书》编委会,《孟津黄河大观》编委会.孟津黄河大观:香港教科文出版有限公司,2001:272
猜你喜欢
窭人困贫贱,忉切常自悲。达者竞先步,所苦名位卑。
旦荣昏暮零,二者谁复知。二者不可知,懊恼将何为。
不见旷世子,埋没随蒿藜。
英雄树大业,奋志常慨慷。捐身赴国仇,效命争战场。
明甲耀皎日,挽弩千石强。矢石下如猬,杀声如沸汤。
被刺目不逃,阽危气益昂。雄名辉册符,生死固其常。
大司肃制度,鸿儒振英仪。生杀原异门,为猷视厥施。
峨冠巍堂上,巧笑芙蓉姿。狐心生暗鬼,耳闻佯不知。
膏梁媚妻妾,无赖充王师。白刃起如林,狗马用羁縻。
荣达信有命,叹息将奚为。
莫笑一杯水,覆地东西流。人命苦飘光,起忽谁能留。
藜藿足充饥,岩峦可遨游。衣文附灵牺,庄子诚见羞。
黄雀乾下庖,白刃临九州。一为华屋吟,俄顷归山丘。
脱身幸及今,世事如蜉蝣。
悲风厉岁晏,宵旦未云巳。寒冬雨雪至,江汉骄南纪。
临堂翳孤松,杳杳叹成理。凉潦不溢泽,时雁鸣高起。
一飞摩青天,倏忽乃万里。讯言蓬蒿士,沓沓竟何以。
今日苦炎热,风雩可徜徉。亭亭一孤松,乃在匡山阳。
李公宅深冥,朱氏扬其芳。仰身攀林岩,俯之泪数行。
势路纷狭斜,随利来相戕。命驾且复去,誓与朱凤翔。
共工触山折,夸父去无还。娲氏怀忧伤,鍊石思造天。
妖姬鼓哀瑟,嬉戏王台间。草昧怨无侯,哲者中自煎。
小鸟填巨海,芦灰遏洪川。力诚有不及,心情良可怜。
黄涂亘东西,六龙驾天车。一驰濛泛间,百计无柰何。
弯弓倚扶桑,抗手招阳戈。浮云徂我前,逝鸟鸣相过。
凤凰愁丹山,溟海日夜波。行行欲安之,念此纷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