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祖当年不识丁,金刚一句便回程。而今一卷从头诵,犹自深更爱听经。
猜你喜欢
剥剥复卜卜,意若念良木。营营求蠹心,未获空我腹。
或露一裆红,或展双翅绿。捷缘都卢橦,响弄羯鼓曲。
搜索不知疲,利嘴信摧秃。忽尔破奸宄,种类无遗族。
内孽固难辨,一发知潜伏。彼实害珍材,尽殄此非酷。
直疑天意深,不使嗜粱肉。专为众蠹仇,侍饫弗与足。
如令知庶味,恣择虫与粟。杞梓任阴贼,长喙罢攻触。
饱食作群飞,时下泉沼浴。归鸣凉树阴,暮趁高枝宿。
望诗十步九回头,目断江山望未休。
所幸临行曾举似,仅能记忆可遮羞。
碧云漏日村村雨,红树吟风叶叶秋。
不见夜光生歇处,客身却恨欠迟留。
东山之源,东磵之渊。
截流之机,验人之眼。
扬清激浊,地覆天翻。
六代祖师,竖毛呵手。
三生大像,顿足擎拳。
彼又何须指南,吴越令行,
而后有传。
枿(niè)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bō)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本站。
枿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他虽曾赞羡“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题道林寺》)的生活,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质上人那样口不说一句人间事。所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赏和羡慕,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而诗人的感慨颇深。
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通俗浅近,明白流畅,所以他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正因为这样,他的许多诗句包括《赠质上人》在内都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
雨滞花残不解飞,此身无主更无依。乾坤何梦到清昼,生死难忘只翠微。
捲幕棋终归燕缓,敲尊歌阕荐鱼肥。如君贫病真天上,莫惜清秋共钓矶。
皎似雪,洁如霜。分外清幽一种香。可爱冰心甘冷淡,几枝疏影照斜阳。
宿云浓澹弄空明,桃李吹香雨屡经。
燕识旧巢犹颉颃,枝骈新绿尚芳馨。
力田须待年多黍,知病好寻参与苓。
莫为无家动乡思,且筹杰论献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