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野老开山径,仙人筑石房。登临归谢眺,呼拜见元章。
过雨苔还绿,回风谷尚香。兴来幽径熟,不觉日相将。
猜你喜欢
十年三徙竟何之,梦里磨钱梦后疑。国本未摇枝干尽,不须求自试明时。
一冬不雨花焦萼,{土杲}风日日吹丛薄。农夫对此心如焚,田皆龟坼忧春作。
遥看赤日下崦嵫,忽有片云起寥廓。夜来仰视审阴晴,倏明倏昧光闪烁。
漏尽衾裯寒气生,纸窗屑屑有声落。旋闻童仆相欢呼,今朝雪天需狐貉。
老夫喜剧轩前立,回风旋转势纷攫。广庭积素须臾间,竹树倾侧翻乌雀。
蛮奴持帚扫宾径,便有乘兴人蹑屩。滇南此雪由来希,况当久旱尤足乐。
陇头宿麦定抽尖,人物之气一疏沦。更收远景登高楼,同云低压天漠漠。
宽杯急酌那辞醉,醉起狂歌舞大槊。利用真不殊粟襦,喜雨喜雪同一噱。
气肃关河万绿摧,远游节物动悲哀。人牛不见晓烟重,草树有声山雨来。
老矣何堪米盐事,中之安得圣贤杯。遥怜鹤发孤云底,日望林梢一叶回。
一株苍桧卧龙身,受得隋朝雨露深。
地下仙根将换骨,人间劫火不烧心。
死条节节蕃春信,生意枝枝蓊翠阴。
此木岂知魂可返,争传咒水出丛林。
呢(ní)喃(nán)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lí)携酒看芝山。
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
别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话语,那一定会惹人奇怪。于是一个人拄上拐杖带一壶美酒登芝山去吧。
参考资料:
1、内容由朝阳山人编写
底事:何事,什么事。
浑:都,全部。
刘季孙曾在饶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县)担任酒务,专门管辖制酒和酒业税收。他是一个很孤独高傲,并淡泊名利的人。作为管税收的官员,在那时应该是个肥缺,但是诗中则明确指出诗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为官清廉的承诺。
燕子呢喃是轻细悦耳的,一个心里没事的人不会被打扰。诗的字面意思翻成现在的话是想要听懂燕子的话而不被理解,而这仅仅是字面意思而已。即便是现在去和别人讨论燕子说的话,那也有人会觉得奇怪。而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不被人理解,百般无聊的诗中人只好一个人携酒游芝山,消遣去了。不是前呼后拥,而是一个人拄上拐杖,仅带着美酒就去了。这就是诗人在表示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或者说他的品格和道德观。
《石林诗话》中曾记载:王安石为江东提举刑狱时,巡查到此处,将要评估刘季孙的工作成绩。来到厅前,见屏风上题着这首诗。读罢大声称赞,一问左右,说是刘季孙所写,于是召他来谈诗论文,酒务方面的情况倒一句没提。等王安石回到旅驿,有不少此地的学子聚在门前,请求派一个主管教育的官,王安石马上就点刘季孙来主持。一时传为佳话。《千家诗》的注解里特别有这样一段话:难怪当年王安石作江东提刑时,巡查酒务到饶州,看到刘季孙厅屏上的这首诗后,就不再问酒务一事了。
刘季孙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后,性格豪迈,文武全才,却出任小小的一介酒务俗吏,实在有点太委屈他。不过,刘季孙的诗却读不出筋骨尽露的浅躁之气,不是那种哭哭啼啼或跳脚大骂的风格,而是襟抱开阔,气度雍然。宋人很推崇这种气度,不喜欢罗隐那样尖锐直切的。正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说:“其未流甚者,叫躁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这也是王安石读懂了诗中的喻意后,对他极为推许的原因。
抛开诗人的这种气度不讲,仅仅从诗歌条理来看,这诗中的人看似悠闲恬淡,其实还很寂寞,“说与旁人浑不解”一句,似乎透出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抱怨,那么“杖藜携酒看芝山”就是对这种心情的解脱,虽然有些自嘲的意思,但也不失为洒脱。这种成熟的人生观,现在的读者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出疆三载已三迁,跋履修涂又八千。
山近迷回宁有是,铺经幸脱岂其然。
乐饥饘粥姑安命,养拙茅斋且任缘。
若也故人高义重,暂来江畔唁张骞。
台榭已芜没,江山非昔游。鸟啼烟树里,日落古城头。
源水闻吴曲,青枫系越舟。望中衰柳色,知是旧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