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八日夜潮落,扁舟来自东。天与还山意,为借满帆风。
猜你喜欢
在山月色好,出山月色微。山月今多少,还载满船归。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飞絮新烟外,东风托信遥。春犹有寒否,寒尽怕春销。
画阁围红兽,行鞭裹黑貂。便无三月雨,也不再花朝。
倚翠还轻扇,飞红共落潮。少年宜秉烛,莫负可怜宵。
投林倦翼漫差池,揣分量材祗自知。郁郁安能久居此,栖栖若是欲何为。
文轩华毂非余望,白发苍颜叹我衰。闻说风波犹未靖,难于江海把旌麾。
大雪人迹绝,衡门闭不知。
寒城悲角迥,幽谷晓鸡迟。
岁月去如失,穷通默自知。
但知饱寝饭,天道两无私。
大患应知为有身,鸢乌蝼蚁岂疏亲。只缘未达庄生意,尚以遗骸累故人。
山头烽火水边营,祇有牛羊与马群。
羌笛何须怨杨柳,忍教呜咽夜长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