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沙棠为桨木兰桡,别后令人瘦沈腰。采蕺暂归灵越去,栽桃重赴武陵邀。
醉乘莲叶春波阔,梦落檐花夜雨飘。犹记共游鸣玉洞,满山明月共吹箫。
猜你喜欢
越闽为接壤,风土尚堪论。旧国隔千里,新家何处村。
儿贤知向学,亲健莫伤魂。景略雄谈在,无妨虱更扪。
江山供远眺,万景倍凄清。烟树连秋色,霜钟报晓晴。
忧时双鬓改,恋阙寸心明。谁识杜陵老,长吟涕泗倾。
滑滑春泥满郡城,出门骑马不堪行。
未能学道从缑母,且复忘忧对曲生。
流水小池垂钓影,春风深巷卖花声。
停云赋罢心如渴,安得沧浪濯我缨。
八年京国雁书沈,每见游僧问好音。已喜法支流日本,剩传诗价到鸡林。
马嘶赤拨晨朝散,花落氍毹午定深。今雨不来春又暮,鹫峰烟树绿成阴。
枿(niè)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bō)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本站。
枿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他虽曾赞羡“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题道林寺》)的生活,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质上人那样口不说一句人间事。所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赏和羡慕,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而诗人的感慨颇深。
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通俗浅近,明白流畅,所以他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正因为这样,他的许多诗句包括《赠质上人》在内都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
北窗枕簟称高眠,沉水还须起篆烟。老子平生无长物,殷勤分送敢论钱。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阗。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
相思万里,顿隔婵媛,几回琼台,同驻鸾翼。对西风、凭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应笑广寒宫殿窄。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