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年宪府同怀抱,此日离亭惜解携。回首建溪溪上路,春山随处鹧鸪啼。
猜你喜欢
天孙一夜停机暇(xiá),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天上的织女这一晚不再织布,暂停了辛劳,人间却有千家万户忙着向她乞巧。想牛郎织女互诉一年的心事,悄悄话一定不少。七月七日佳节好,禁不住回首把唐明皇笑。
本站。
天孙:织女,传说为天帝的孙女。乞巧: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向月穿针的风俗。三郎:唐明皇李隆基的小名。”
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在中国都是节日,真是有趣的巧合。元代的民间散曲家注意到这一点,作了同曲牌的组曲分咏它们,本篇就是其中的一支。既然是分咏,就必然要突出各个令节的特色。七夕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牛郎织女在夜间的相会,这是家喻户晓而又令人动容的美丽传说;二是民间妇女的“乞巧”风俗,《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可见其来源颇为古老。除了向月穿针的“赛巧”外,还有用蜘蛛在瓜果、小盒中结网,以及用水盆浮以松针纤草布现图形的“得巧”。熙熙乐乐,热闹非凡。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节日,能像七夕这样,与日常生活及幸福理想同时如此地贴近。
这支小令仅用两旬对仗:“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就酣满地兼顾了七夕的两大特色,一“暇”一“忙”,相映成趣。从“天孙一夜”与“人世千家”的悬殊比照来看,作品的重心在于后者;但人世于七夕所领受的节日情味,其源头正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浪漫色彩。所以第三句又转回了“双星”,他们在经过一年的久别后,心事自然深密,情话自然绵长。这一句并不用直述表示,而用一个“想”字领起,“想双星”的人儿,心儿该同双星靠得多么紧啊!缅怀、遐想、赞美、怜惜、期望、羡慕……全都包容在这“想”字中了。
于是就有了末二句的神来之笔:“七月七,回首笑三郎。”这段话有两重解释。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天宝十载七夕,杨贵妃在骊山宫“独侍”唐玄宗。“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这也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一段的本事,白诗引文详见注③。按照这样的理解,“回首”就是杨贵妃的现场动作,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向着明皇传递脉脉情意;这两句通过李、杨二人在七夕夜的呢爱与密誓,表现了这一佳节对天下情人具有欢乐畅怀的不寻常意义。这是一重含意。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明皇同贵妃不要说“世世”,在当世的夫妇也未能做到头。正是“三郎”本人,在“安史之乱”中违心地下令处死了对方。《长恨歌》记他El后还宫的情景:“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他无疑在“西宫南内”的“夕殿”中悄然地消度过七夕。从这一意义上,“回首”就是对历史的回顾,“笑”也不是呢笑、媚笑,而是嘲笑和嗤笑了。一切在七夕节享受欢乐、尊重感情、珍护理想的情男爱女,都有资格“回首笑三郎”。这是又一重含意。两重解释都能成立,它们在并列中互为补充,且将情侣在“七月七”的热烈奔放表现得栩栩如生。小令至此虽戛然而止,却仍使人回味无尽,同末句的双关是分不开的。
澹澹秋容媚晓山,垂垂珠露满田间。最宜虚室清凉夜,知是云龙带雨还。
久病形骸日觉非,杜门真与故交违。已无筋力供迎送,岂有文章更发挥。
多难钟情宜绝物,残年顾影合知几。寄言返棹山阴客,鹏鴳逍遥共一机。
颓流谁更问回澜,涉世空劳作说难。短褐有怀怜杞国,尺书无路达长安。
谏垣敢避雷霆近,帝德原同天地宽。明烛卷帘看疏草,忽惊炎海夜生寒。
天苍苍,运乾纲。雨旸时若民乃康,孰令熯旱忧吾王。
九土如焚嗟亢阳,天津欲竭阴虹藏。王心靡宁时恻伤,桑林罪己德进汤。
斋宫对越腾馨香,真宰默应徵休祥。灵祇率职妖魃禳,先驱丰隆舞商羊。
天瓢一举敷四方,甘霖信宿仍汪洋。勾龙后土占岁穰,黍稷报功王道昌。
百辟庆忭欢声扬,小臣颂述歌虞唐。四序顺成民弗殃,巍巍端拱垂衣裳。
天苍苍,德无疆。
雨馀花点满红桥,柳雪粘泥夜不消。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又如遥。
不是生情薄桃李,广陵一株名最高。
俱飞蛱蝶莫猜忌,端为蜻蜓避伯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