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寒窗倦局促,兹晨脱樊笼。远随伐木伴,旸谷舒孤踪。
奇峰发高兴,迤逦缘霜丛。沃咽有山果,爽袂来天风。
是时雨初霁,心赏超鸿濛。
猜你喜欢
二鼓黄垒堡,三鼓香城村。旋风飐轮角,沙叶为蔽昏。
大河莽东注,石闸西营屯。奔蹄不受役,纵性投沄浑。
巡卒互讥盗,击柝催闭门。巷火渐稀灭,防肃及犬豚。
居常慎动止,一息堪自扪。麟虎各山薮,于我何仇恩?
飘飘逸气薄云霓,功烈羞谈管仲卑。业就凌烟终有分,桂林谁谓便无枝。
秋衾铜辇梦来稀,墨绶新县映赭衣。风木不堪寒夜听,寒鸿偏向别时归。
晴天入楚千峰出,积水边淮独树微。想到凤台朝觐后,宦游何处念春晖。
满目阴云暗未开,秋风抱病强登台。淮阴漂母无寻处,谁识王孙济世才。
故故啼莺傍曲廊,飞飞戏蝶度横塘。
病来对酒心虽怯,老去逢花眼尚狂。
床拥琴书供枕藉,帘通风月索平章。
一丘一壑从来事,起就功名未苦忙。
虚堂四檐竹修修,朱夏正午如高秋。
八尺风漪云碧裯,一榻宽如禹九州。
屈信展转俱自由,息以两踵无与喉。
世方窘若鱼吞钩,我独超然鹰脱韝。
一物不向灵台留,非睡非觉以神游。
青城紫阁多朋俦,相逢握手笑不休。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yàn)。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sī),行人去棹(zhào)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饯行酒席上唱完离别的悲歌,亭中散了离别的饮宴,香尘遮住了视线,离人仍频频回首。送行人的马隔着树林嘶叫,行人的船已随着江波渐去渐远。
画阁上我黯然魂消,上高楼望断天涯,夕阳下只见江波无边无垠。人世间无穷无尽的是离愁,我的心要飞到天涯地角寻他个遍。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136.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26-227.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85.
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来称设宴饯别的所在为“祖席”。长亭:旅途中的驿站,为送别之地。香尘:地上落花很多,尘土都带有香气,因称香尘。棹:同“櫂”,划船的桨。长的叫櫂,短的叫楫。这里指船。
两句是说“居人”在楼阁之上遥念“”行人。寻思:不断思索。两句是说从连接到天边的水波,引出无边无际的离愁,而有“思绕天涯”的感觉。
《踏莎行·祖席离歌》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咏别情。上片写饯行的情景,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对行者的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全词融情于景,情境如画,勾勒出一幅春江送别图,语言含蓄婉转、平易而意旨深曲。
此词起二语,写在饯行的酒席上别情依依。“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意同。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不忍别去。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尽管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
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遥念行人,无时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