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尽山门鹿径幽,春行信杖得同游。璇房露积苔青砌,竹院云深僧白头。
清磬数声诸品净,元探一话半生浮。法供翰墨堪挥洒,抱约还来问铁牛。
猜你喜欢
趺坐皈依正觉前,遥从方外叩诸天。冥心悟入莲花藏,顶礼香浮翡翠烟。
定后钵龙长护法,谭空林鸟似窥禅。祥河河却尘根净,共洒醍醐遍大千。
三年佐治住东周,又及南辕报政秋。千里暮云迷汴水,一帘疏雨别嵩丘。
凤台晓上留新句,虎监春行访旧游。料得归期在初夏,杖藜携酒待仙舟。
促(cù)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jī)异天真。
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参考资料:
1、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85-2862、
促织:又叫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哀音:哀婉的声音。
稳:安。亲:近。
得:能够。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丝:弦乐器。管:管乐器。感激:感动,激发。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起句正面点明促织,以“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仙风清玉佩,香雾蔼云鬟。紫台招手,醉骑白凤上高寒。
曾记五云深处,缥缈琼楼十二,宝界晃三千。回首人间梦,一落忽经年。
羽衣轻,胡床冷,洞箫闲。肺肝冰雪,孤光一点最相便。
可是嫦娥有意,付与婵娟千里,今夜尽人看。起舞答清兴,歌罢唾壶残。
春禽遭冻息交交,不及风筝迭递敲。
睡起依然开白屋,客来仍是俯青郊。
方兄无势宁能热,穷鬼多羞祗自苞。
载酒刲羊烦厚意,当年莘野尚烹庖。
山云叆叇节初暄,景色清明春水涟。谷鸟喜鸣花沐雨,岩猿悦跃树笼烟。
仙家麦饭云蒸熟,旅馆薇美气育鲜。最好满川浑似锦,涨溪新水印晴天。
一事不能方近古,六经何用更知新。唐虞时世君臣会,李杜文章宰相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