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昨夜生微凉,晓霜落庭树。何来三径花,饱吸秋光吐。
紫蒂缀明霞,黄英濯华露。遍篱玉屑围,匝地金钱布。
幽芳蝶不知,香浅风能度。贞心向日怜,傲骨冲寒怒。
绝类香闺人,肌冷衣裳素。羞逐东墙过,宁教青女妒。
愿结岁寒盟,孤芳期不坠。所嗟桃李姿,徒与春华嫭。
猜你喜欢
五月苦炎热,瀛洲亭亦然。千林忽过雨,双溜看飞泉。
萍翠无停梗,荷珠不定圆。新凉生坐席,庭草尽堪怜。
盛代崇文地,雍雍起凤鸣。尊经罗坟典,开馆延豪英。
秋色入庭宇,槐风日夜清。请业瞻人范,休居乐友声。
欣兹作人泽,敢忘稽古情。旁搜惬心赏,默识探其精。
抗怀在千载,徽音聊可赓。向晦万感息,群动寂无营。
素节兼静候,道机日以生。壁空门不掩,时见孤月明。
汝城高处着危阑,人在苍寒缥缈间。
下瞰无边春境界,西来第一处江山。
酒拈重碧酣诗思,柳曳轻黄入笑颜。
阁老可能专此胜,蛾眉花底又催班。
汝城高处著危阑,人在苍寒缥缈间。下瞰无边春境界,西来第一处江山。
酒拈重碧酣诗思,柳曳轻黄入笑颜。阁老可能专此胜,蛾眉花底又催班。
又名:寒食夜
恻(cè)恻轻寒翦(jiǎn)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参考资料:
1、何思美.白话唐诗精华: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279页
2、傅德生.唐宋诗词佳偶:华夏出版社,2008年:98页
3、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739页
恻: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恻恻轻寒翦翦风。”首句从寒食节的气候写起。“恻恻”,是形容轻寒的气候呈现凄切之感;“翦翦”,是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这句正点寒食节“乍暖还寒”的特点,借轻寒的微风,渲染一种凄迷黯淡,但又并不十分沉重的气氛。“恻恻”、“翦翦”两个叠字,声音轻细,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
“小梅飘雪杏花红。”次句仍点时令,但转从花的开落角度写。梅花已经开过,正飘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却开得正鲜艳。这句色彩的对比鲜明,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与上句的色调恰成对照。如果说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怀人而产生的凄迷孤寂之感,那么这句则与记忆中的温馨亲切的往事不无关系。《寒食夜有寄》说:“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可以证明梅、杏与往昔情缘的关系。夜间是看不见“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景象的,这正可以进一步证明这句所写的并非眼前实景,而是记忆中的景象。一、二两句的含义则是:身上感受到恻恻轻寒和丝丝寒风,闻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于是才意识到,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来临了,又是“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时节了。
正因为前两句在写景中已经暗暗渗透怀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联想起与这段情缘有关的情事。“夜深斜搭秋千索”,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写诗人夜间看到附近园子里有一座秋千架,秋千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实际上诗人的这段情缘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开元天宝遗事》说,天宝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之戏为寒食节特有的文娱体育活动,且以女子戏者为多。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情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
往事如烟,现在对方“阔别三千里”,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伤魂,进一步烘托出来。
这首怀旧诗,通篇只点染景物,不涉具体情事,也没有一处直接抒写怀旧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胧。
九霄无诏下,何事触清尘。宅带松萝僻,身惟猿鸟亲。
吟看仙掌月,期有洞庭人。莫问烟霞句,悬知见岳神。
车马交尘路不停,势家门巷密如萍。张汤筋力奈寒暑,楼护口舌摇风霆。
机牙潜发如驰传,声影相连若建瓴。此地岂容山野客,盍归乎来掩岩扃。